新京报:看懂财政预算尚需制度配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55 南方网 | |||||||||
新京报 为了给公共财政制度提供信息基础,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金财工程建设”。财政部部长金人庆14日表示,“金财工程”有助于建立统一、完整、规范的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管理体系,使预算让别人看得懂,财政部门讲得清,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不断提高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政府有义务接受民众的监督,并应尽最大努力将
因而,预算“让别人看得懂”,预算执行处于全程监督之下,就显得十分重要。 “金财工程”为做到这一点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是一套电子信息系统,通过各个业务部门和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运行状态。 据此,有关部门可以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让财政资金全部置于监督之下,实现阳光下的财政监管。 不过,政府制定预算不一定要做到人人都看得懂;预算执行监督,也不是人人都有时间、有能力做得来的。财政民主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公民、每个纳税人都变成财政问题专家。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只要各级人大代表能够看得懂预算,各级人大常委会切实参与预算执行的监督,完全可以保证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 另一方面,看得懂的前提是看得到。各级人大每年开会都会讨论相应的政府预算报告,但是,有些预算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不少收入不在预算之列,比如,近些年来数量巨大的土地出让金就属于预算外收入,这些收入并未进入各级地方政府的预算报告中。其次,预算报告所列内容,有的过于粗疏,给予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相当大的自由支配权。第三,人大每年对预算的审议时间往往比较紧张,很难详尽审议。这样,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在准确、充分地体现民众对公共品真实需求方面还存在不足。 建设公共财政制度,完善信息技术手段当然重要,它有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财政信息;但制度建设也需同步跟进,要尽快建立、完善更民主的财政预算编制制度与程序化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假如有这样的制度,预算看得懂的问题自然就能够解决。其实,不要说普通民众,有些人大代表也未必完全看得懂预算报告,如果有关部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训练财政分析能力的实践机会,很多人大代表只需要一两年时间,就可以成为出色的财政问题专家,自然能够看得懂预算。 而只要他们具有这样的技能,又对民众负责任,普通民众是否看得懂预算报告,也就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细节性财政信息,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对普通民众公开。但这些信息理应对相应的人大,至少对其人大常委会公开,接受他们的监督。“金财工程”在技术上可以为各级人大掌握相关财政信息、对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供便利。因此,在“金财工程”技术系统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制度建设,在人大常委会与财政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让这套信息系统真正推进财政民主、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就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