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咏涛:“中国制造”与“越南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9:27 浙江在线

  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制造”开始让位于“越南制造”》的文章,近日国内媒体纷纷转载。该文指出:“越南正以免税、廉价土地和更廉价的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商”、“越南工人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只有中国沿海制造业中心的一半左右。越南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甚至连中国企业都开始迁往越南” ——“在许多方面,越南都有条件超越其北方邻国中国”。

  这样一则消息,似乎给维持国内劳动力低工资以留住外资、吸引外资的主张提供了佐证。但在我看来,姑且不论“中国制造”是否会让位于“越南制造”,即使让位于“越南制造”又如何?欧美发达国家并不担心“中国制造”取代“欧盟制造”、“美国制造”,我们又为什么非要担心“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呢?有些人的着眼点只放在“发展”的本身,而往往忘掉了“发展”的目的———更富足、更悠闲的生活,当然与低工资、超强劳动量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廉价劳动力,与其说是一种市场优势,不如说是一种在市场初级阶段中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这种现实一般是暂时的,除非,你的市场一直停滞在初级阶段,不向更高层次上发展。

  固然,中国的市场

竞争力依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廉价劳动力”,但无可置疑的,既然我们已从“月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发展到“平均工资在100至120美元”,就不可能再回到“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的时代。其实即使是“平均工资在100至120美元”,超过越南人一半,但在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准下,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存。而更实质的问题是,市场竞争力根本不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谁能说劳动力价格奇高的欧美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又有哪一个欧美国家为保持竞争力而刻意打压劳动力的价格呢?

  审慎思考,“‘中国制造’开始让位于‘越南制造’”这样一个结论只是一种信口开河,“越南制造”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势或许较“中国制造”更为市场所欢迎,但“市场”是一个“面积”与“体积”单位,占据市场靠的是“量”,“越南制造”的“量”足以取代“中国制造”的市场地位吗?

  而且无可置疑的是,“越南制造”所凭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同样是暂时的,同样会从“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发展到“平均工资在100至120美元”。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的投资环境只能吸引“机会主义”者,比如报道中提到一家公司自2003年起就将生产基地从中国大陆迁往越南,不过是为了免缴美国对中国家具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但它想过没想过,以“廉价劳动力”维持的“越南制造”同样有可能被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呢?我想该企业一定不会如此短视,说白了,这样的企业从来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个地方劳动力最便宜、有关劳动者权益及环境保护的制度最不健全,哪里就是最适宜的投资环境。更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劳动力最便宜”的地方是有限的,作为“劳动力次便宜”的地方,中国将依然保持其“劳动力价格优势”。

  正如报道所说,“中国对就业机会和商机纷纷涌向越南没有表现出忧虑”、“北京和地方官员似乎很高兴看到冒着浓烟的工厂迁走,随同这些工厂一起离去的还有部分污染物”。一些企业舍中国而取越南,见证出中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应该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事情。而实质上而言,不论是“越南制造”、“中国制造”,都不过是“欧美人出图纸,中国(越南)人出力气”——这样的“制造”越早消失越好。


作者:咏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