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陆志坚:有感于佩雷尔曼拒领菲尔茨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9:28 东方网

  从22日开幕的2006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悉,本届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得主之一、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自从在因特网上发表了3篇庞加莱猜想的关键论文之后不久便销声匿迹,并在获得本届菲尔茨奖后表示拒绝领奖。(8月22日新华网)

  真是不可思议,能够获得菲尔茨奖,这不但是个人的一种崇高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种高度肯定,多少人对此望眼欲穿、梦寐以求,
甚至毕生追求。可佩雷尔曼面对这一炫目的荣誉,这一鲜花、掌声环绕的场面竟选择了“躲避”,“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解决如此重大问题后不要任何荣誉”。

  潜心研究、淡泊名利,这是佩雷尔曼给同事最深刻的印象。他先后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等多家国际著名学府的重金聘请,而宁可“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对此,近日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开头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来表达对这位不追名逐利的天才数学家的敬佩。而纽约州立大学数学家迈克尔·安德森更是高度评价,“佩雷尔曼来过了,解决了问题,其他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肤浅的。”

  显然,佩雷尔曼潜心学问、淡泊名利的品德,不但让数学界的同行佩服,而且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正因为他心无旁骛、专心钻研,才在证明困扰人类百余年的庞加莱猜想过程中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由此,笔者不禁想起了国内某些学者们的种种表现,实在汗颜。

  可以说,放眼国内学术界,教授、学者不做学问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功利的诱惑下,在世俗的浸润下,许多名家学者沽名钓誉、好高骛远,将学术变成利益的敲门砖,将学问变成博取名利的垫脚石,有的甚至成为博奕公众利益的鼓噪人。“一个导师带30个研究生”,玩的就是商海打拼、仕途升迁,而真正的学问却被束之高阁。

  去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在网友中引起赫然大波,而平素叽叽喳喳争论不休的学者们竟群体性失语,这就说明了丁教授的话一语见的,击中软肋,使得某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冷汗直冒只好沉默以对。

  法国著名学者让·梯若尔曾经说过,“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大众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看看佩雷尔曼对学术的执着,对名利的淡薄,我们的教授、学者该脸红了。


作者:陆志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