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警惕大学毕业生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08:42 新华网 | |||||||||
最近,大学毕业生事故不断。从河南升达到四川川大,虽然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有所不同,但同样凸显了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大学毕业生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任何社会,大学毕业生都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有勇气,敢于追求,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最激烈。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更具有与其前辈和海外都不同的特征,在这个群体
首先,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呵护,对社会、对人际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与认识;从小受到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学生在考分挂帅的同时,无缘进行其它方面的锻炼,单调的生活经历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的生理年龄,心理性格的发育成熟远远落后于知识与智力的进步;在大学扩招使更多人有机会利用升学改变命运的同时,教育产业化的高收费也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难荷重负,一些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家庭的压力、亲人的期待,在心理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负担着成年人的烦恼;当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更使大学毕业生对未来产生了无尽焦虑。心理成熟的滞后、生活压力的置前,使当代大学生提前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加上对现实的责任很少,对未来的焦虑很多,大学毕业生成为心理最不稳定、最易于失控的群体。 这种局面的形成,大学生本身并没有责任,他们只是命运的被动承受者;无论此前生命中的哪一个环节,都不是他们可以主动选择的。对这一切真正负有责任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尤其是政府。它们联手设计好了所有的程序,生命只能在这种程序中按部就班地流转,否则就会掉线、断路。大学生本来是社会的“天之骄子”,走进校门即意味着将来衣食无忧,甚至前程似锦。但这一切现在已经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成了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对工薪的平均预期甚至低于农民工;在他们的眼中,未来由阳光明媚变成了阴霾满天,有些人因此产生了“离校恐惧症”。 低于生理年龄的不成熟心态,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使得大学生更需要社会的帮助,否则生活的压力可能使他们放弃责任,放弃自我。在他们沦为不稳定因素前,社会应该伸出手来,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走出心理断乳期,使他们能够直面生存竞争的风风雨雨。 在此断乳期,大学的责任首当其冲。应该对当前的教育指导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大学不应该仅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同时向学生传授实际的工作技能,增加实习的内容与比重,使大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求职时不会因为“没有经验”而沦为弱者;同时,大学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专门开展品德、心性方面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性格与心理承受能力。 只有在工作技能和心理适应性方面有所凭籍,大学毕业生才不会惧怕进入社会,才能拥有独自应对生存竞争的信心。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学校的所作所为却与此要求南辕北辙,它们的逐利行为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诱发了学生的“非理性”冲动。从成都三原外语学校的强行迁址、河南升达招生时对学生隐瞒真相,到四川川大擅自决定对学生多选修的学分收费,都是学校这一强势群体对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学生们求告无门,只能以“非理性”的形式来夺得全社会的关注、争取摆脱不公正的境遇。当学校也成了赢利机构时,不可能再期待它能够主动的、无偿为学生提供克服心理困境的服务,此时政府应该主动介入。 要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小学就开始的道德教育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当学校本身行为也以赢利为准则、甚至不惜损害学生利益时,道德辅导的作用令人怀疑。因此,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学校行为的规范,对弱势学生的救济。教育部门应该设立专门针对学生的机构,专门听取学生和家长的诉求,为具有卖方市场特征的教-学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提供诉讼的渠道和救济性服务。只有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介入、及时化解矛盾,情绪和事态才不会失控。川大事件因学校的及时让步而最终平息,证明了此点。 虽然独生子女被家庭捧为掌上明珠,但社会为这些孩子还是做得太少,学校更是视其为赚钱工具。长此以往,被损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全社会的稳定和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应该负起责任来,不要让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闲言 光明网) 相关评论:余丰慧:高增长低就业激化社会矛盾不容轻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