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张红蕊:农村人咋就不能坐公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5:00 观察与思考

  -河北威县 张红蕊

  其实,从“农村的就不要坐公交车”的怒吼中,一种本不愿再提的字眼又一次被揪了出来:歧视。

  昨日下午4时许,一名从老家河南来京送孙子上大学的王先生,在虎坊路乘坐66路公
交车时,由于不知道要从中门 上车,遭到车内一名30多岁的男性公交乘务人员的殴打。打人者还冲着王先生说,“农村的就不要坐公交车。”(8月22 日《新京报》)

  如果公交车是城市脸面的一部分,那么,虎坊路66路的这名公交乘务人员可把北京的脸面涂抹得难看至极。

  据新闻报道,这位王姓农民误上公交前门之后,他对司机解释说,自己是从农村来的,不知道乘车的规矩。这时车内 另一名30多岁的男性乘务人员冲着他说“农村的就不要坐公交车”,并对准他面部就打,致使其鼻子和嘴都流了血。农村人 咋就不能坐公交车?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理,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位打人的“城市人”,是否因为不懂庄稼的种植规 律,就无权享用农民收获的粮食呢?

  公交应该有公交的规则,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面对一个不谙城市公交规则的农民,面对一个“自己是从农村来的 ,不知道乘车的规矩”的质朴解释,作为代表北京城市文明形象的公交乘务人员,竟然还得理不饶人,不但对其大打出手,还 野蛮地吼叫着什么“农村的就不要坐公交车”!殊不知,他在用低劣、龌龊的言辞嘲弄、漫骂那位农民的时候,也把自己的职 业道德和人格素质沦丧殆尽。

  如果是公交劳模李素丽遇到了这种情况,结果肯定是截然相反:她不但不会因为“违纪”者是农民,就对人家怒目圆 睁,口出污言,甚至打大出手;相反,她会微笑服务,耐心解释,把自己过硬的业务知识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质朴、平凡的懵懂 乘客。这是怎样的天壤之别啊,而这,又恰恰是映射那位打骂乘客的公交乘务人员之道德素质低下的明鉴之镜。

  其实,从“农村的就不要坐公交车”的怒吼中,一种本不愿再提的字眼又一次被揪了出来:歧视。农民怎么了?他们 除了不清楚城市中复杂多变的缤纷杂事以外,还有什么事是农民不能做的?解放前的

八路军、解放军,哪个不是以农民子弟为 绝对主力的?解放初期,国家建设工业的起家资金,不也都是来源于农业的净收入吗?

  即使是现在,哪个城市的建设不渗透着农民的辛苦和汗水?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农民是为国家贡献最大的主力军!从 这一点说,农民最有资格乘坐公交车,我们的公交服务人员也最有义务来为平凡而伟大的农民朋友服务。

  当然,发生在虎坊路66路公交车上的丑闻,只是公交行业中极端个别的污点。但如果公交公司不强化员工的服务意 识、奉献意识,不落实切实可行的监管条例,那么,出现在66路公交车上的“

病毒”就会“自我繁殖”。到那时,侵害的就 不仅仅是单一的公交行业了,恐怕会使整个城市形象受到“污染和破坏”。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