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阮直:易中天品三国,我品易中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6:32 新华网

  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火爆之后,易中天的身份也成了绩优股——一路飙升。升得连易中天本人也莫明其妙了。他早年的一些著作印上五千册就得压库,可如今压库的易中天著作也都咸鱼翻身了,再版之后还供不应求。

  一个易中天,在央视露脸前与露脸后就是不一样了。难道这人的价值和才智是由媒体的传播才能表现出来的吗?

  我看不是的。易中天现象,说明的仅仅是一个教授的“市场价值”,顶多再加上个“三国普及价值”。没有央视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仍然是个教授,而且真正体现他教授价值的不是《品三国》而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1988)、《艺术教育学》(与人合作,重庆1989)、《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1992,2001)、《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人民文学1999)、《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2001)等美学与艺术学著作。其中《艺术人类学》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甚至他早些年偶发于报纸上的那些杂文作品都更有思想,有见解,如姐妹篇《话说单位》、《告别单位》、《大锅饭“评议”》、《“窝里斗”揭秘》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民主和改革思想理念要比《品三国》于国人更有警醒意义,但由于传播的方式是“渠道化”的输出,而不是像电视那样“普天降雨”的覆盖,所以其影响力也就一条线了。但这不等于说有了《品三国》这张牌的易中天就比没有《品三国》之前的易中天更是教授。

  易中天品不品“三国”,“三国”之味在老百姓的心中都是有味道的,这个味道就是“桃园结义”,没有了“义”这个核儿,“三国”中的斗智斗勇、玩权术,于今天不是官场、商场之人并无多大的价值。更何况在民间的道德观念中是讨厌斗心眼、玩权术的,“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就是民众对“三国”中谋略的否定。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舞台就是“权术”的盛产之地,莫说有“三足鼎立之势”的政治格局要斗了,就是一人独揽了大权之后,也玩“窝里斗”的战术。所以易中天今天就是把“三国”品个透,煮个烂,不也就是个“玩心眼”,“你欺我诈”的谋略学吗?

  易中天知道怎样讨好大众的收视率,更知道央视媒体对学者观点承受的底线,所以他在品“三国”时,就不会像他写文章时那么尖锐、那么深刻了。易中天不会用他的人本、人文、民主的价值观去品“三国”的。所以那一壶由易中天烫热的老酒,还是更适合骨子里有帝国将相、君臣奸忠思想的人去品尝。好在易中天聪明,他知道这一切,所以他讲起来也就左右逢源了。但在我的心中品“三国”的易中天仅是个电视明星教授,而不是著书立说时的教授了。

  但这真是个无奈的时代,又有多少教授能甘于寂寞,放过火起来的机遇,不要那大把大把的票子而为孤独的学术去守墓呢?

  如今这做学问,要么得到上边大人物的首肯或赞美,要么得到大众的追捧,前者会有荣誉,有地位;后者会有名声,有效益,而那些不能按时辰啼叫的公鸡是会被咒骂甚至被清除掉的。

  按说,我是没资格说易中天怎样品“三国”的,有了上央视的机会,任何一个中文教授,甚至历史学教授也不会放过,这其中包括那些还批评着易中天等教授的那些人,但这说明了什么呢?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