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哈继铭:行政调控结束期待真正的宏观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1:57 光明网

  中国已经结束了微观调控(或者说行政调控),而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或者说以价格手段为基础的调控手段)还将继续

  在近期出台的调控政策影响下,8月份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国内经济活动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从7月份的27.4%和16.7%下降到8月份的21.5%和15.7%。货币和信贷指标也有所下降。社会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今明两年走势如何,会否继续
过热,会否出现“硬着陆”?政府是否还会继续进行宏观调控,如何调控?

  经济增速依然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中国经济虽有所放缓,但近期内不会出现大幅下调。首先,主要经济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2006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达 29.1%,高于2005年GDP增长10.2%时的水平。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但全年增速仍可达10.5%。增速的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放缓。我们的分析显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美国经济增速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使中国GDP增速降低相同的幅度。由于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高达两位数,而市场预期2007年美国经济放缓幅度为0.5~1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维持在10%的水平。

  从微观调控到宏观调控

  我对第二个问题的看法是,中国已经结束了微观调控(或者说行政调控),而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或者说以价格手段为基础的调控手段)还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处于回落阶段,微观调控的风险在增大,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即使投资增速回落,我国外贸顺差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处于高位,因此,货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中国应当加快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实现资本账户的充分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同时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

  为什么说微观调控已经结束?首先必须谈谈什么是微观调控。简单地说,几乎所有的行政性措施都属于微观调控的范畴。例如,勒令项目停工,派工作组去地方调查投资项目并作相应的处理,规定哪些项目可以上马,哪些不可以上马等。一般情况下,微观决策应当由企业自行做出,政府应当制定适当的宏观政策引导微观主题做出与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的决定。微观调控的一个最大弱点是,当地方政府的利益与中央政策不一致时,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实和贯彻。相反,当有的地方政府过于积极落实政策时,政策往往会走样,甚至矫枉过正。

  实际上,中国经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大,中国出口占GDP的34%,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达到过这么高的出口依存度。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较好时(如2004年),大刀阔斧的行政调控一时将经济调下去,但很快就反弹了。2004年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一年,达到5.3%。但如今全球经济大气候出现了变化。美国自2004年加息后,利率水平由2004年的40年最低点,两年内一路上升了400~500个基点,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消费,却由于房地产价格增幅的大幅回落开始走软。美国经济从今年一季度增长5.6%突然下降到二季度的2.9%。在全球经济下降时,行政措施的风险极大,因为这样的调控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经济失控。但是不调又不行,因为经济确实还比较热,而且内外部失衡现象严重。虽然政府实行了货币紧缩政策,但贸易顺差仍给国内流动性带来上升的压力。主要货币指标仅略有放缓:广义货币增速接近1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目标2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新增贷款已超过了2.5万亿元的年度目标。按照当前信贷扩张的速度,到年底之前,新增贷款总额将超过3万亿元。如何进行下阶段的调控?这时就显出以经济和价格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发挥货币和财政政策作用

  什么是宏观调控?简单地说,宏观调控就是发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反周期作用。货币政策主要是利率政策和货币数量的变化。我国利率政策一直受到

汇率政策的制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货币数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越来越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有时候也和实体经济数据的不断调整而又不是完全的调整有关。总之,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有效的货币政策。

  至于财政政策,尽管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策预算内财政近年来可以说是相当稳健,甚至是偏紧——财政赤字不断下降,去年只有GDP的1%左右。如此小的财政赤字,许多经济增速比我国慢的国家都做不到。而事实上,从广义上讲,我国财政政策的真实态势被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支出和隐形负债所掩盖。我国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速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有关,在融资渠道上决不局限于预算内支出,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干预下的银行贷款,凸现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扩张性。

  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

  笔者认为,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地方政府收入和融资手段的公开化,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合理化。除了土地转让的招、拍、挂政策之外,应当尽快容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债,置地方政府融资于公众和市场的监督之下,全面改革税收政策并建立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使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巨额外贸顺差和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中国政府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将长期保持巨额外贸顺差。

  第一,我国出口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我国目前的出口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接近,而无论是劳动力还是资金成本都比它们低,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将继续提高。

  第二,中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与全球低收入国家相诺,而且失业率很高。因此,中国不仅不会放弃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生产,而且其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还将继续扩大。

  第三,由于人口结构老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我国的储蓄率在今后5年内还将继续提高,而本轮经济周期的投资高峰已过,因此,我国中期经常账户顺差依然很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长期存在。

  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非常强烈。而升值压力与我国资本账户不开放有关,资本流入容易流出难。

  为了降低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必须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尤其是

银行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最后,资源价格的理顺也将降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因为我国巨大的外贸顺差也反映了包括资源在内的许多生产要素价格的人为控制,低廉的要素价格增大了外贸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