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鸿:国内高校建校门缘何不遵国外惯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6:29 四川新闻网 | |||||||||
王贵鸿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风波未平之际,中国高校的大门又成了众矢之的。最近,山东聊城大学校门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8000万元",一时引起网友哗然。网友们还自发地提供了自己知道的大学校门造价。(据10月11日《新闻晨报》)
前不久,关于高校收费过高的争论与批评在网上流传,特别是《国家贫困县农家: 10多年收入供不起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新闻见诸报端之后,此种争论更是激烈。记得当时有高校负责人曾经回复,高校学费是按照教育部等部门规定的学校日常运行成本的25%的比例收取的。说句心里话,既然高校是按规定执行,广大公众还有什么说的呢?高校处于强势地位,而广大学生家长处于挨"宰"的地位,子女考上大学,高校收取5000元学费,难道你不答应行吗?记得当时有些高校还顿觉委屈——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日常教育成本过高……总之,高校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有关高校的这种解释,不过是"掩耳盗铃"之术而已。虽然高校收取的学费只是教育部门规定的日常运行成本25%,但是,高校日常运行成本有哪些项目支出,这些项目支出是否合理,谁来监督和管理,还不是由高校自己说了"拍板"?由此而确定的高校学费标准,怎么能令广大公众信服呢?高校是否会在核算运行成本时将基建费纳入其中?这种担心恐怕不会是多余的吧。高校一边责怪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一边大兴土木,建豪华公寓,修观光电梯,造天价校门,真让人有点看不懂。 看看,南昌大学校门造价2000-3000万元、合肥工业大学校门造价500万元……假如将国内高校校门建设费用集中起来,能够让多少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能够让多少贫困家庭少受点苦?倘若高校坚持指责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谁还会相信这种冠冕堂皇的连篇"鬼话"?事实上,依笔者之见,高校之所以觉得政府投入不足,是由于政府财政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高校的欲望。高校不仅不贫困,而且富得流油,只是很多高校不是将资金集中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是将其放在面子工程建设上。仅仅建一校门就要花费几千万元的巨款,何况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大学,清一色窄小的鹅卵石路,两边是一些旧房子和门面,一扇极普通的铁栅门,门两边的红砖垛已经灰黑,红砖垛上雕刻着"校名"……仅仅这些简陋的建筑,就足以让世界吃惊,足以让整个世界的文化人倾慕不已。哈佛大学没有天价校门,没有豪华的学生公寓,没有观光电梯,难道这就能阻止哈佛大学走不出文化大师吗?有人说,不要拿国内外名校来作对照,毕竟他们根本不在同一个发展水平。名校已经不需要建筑上的形象工程了,他们的明师和招牌就是形象,因此,没有明师和招牌的高校就只能依靠校门招揽"顾客"了。谈到这里,笔者禁不住要问,难道哈佛大学原本也有豪华的校门、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只是现在才撤除的吗?可见,这种理由的确相当荒谬。 科南特曾经说过,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当然更不在于校门的豪华程度。因此,希望国内高校能够意识到这点,向国外高校建筑惯例看齐。哈佛大学在上世纪最后十年平均每年得到十亿美元的社会捐赠,为什么没有重建校门?值得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倘若不注重这点,总是盲目扩张与贪大攀比,也许有一天将不得不面对大学也要"破产",恐怕不再是笑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