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治理环境污染不妨以利攻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5:1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周明华 作为今年成都市12家省级挂牌治污企业中惟一没有完成治污任务的企业,四川嘉陵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嘉陵电厂)昨日正式实施停产治理。省、市政府经济、环保等部门数十次到企业督促协调解决企业污染治理中的有关难题,但时至今日,该公司治污不力,进展缓慢,已不能按期完成治污任务。(本报昨日03版)
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当前鲠于公民喉咙上这根环境破坏之“大刺”,早已让人疼及心扉。久远的不说,单就今年上半年,北京已被11次沙尘暴光顾,4月18日一夜之间,京城就“下土”达30万吨。而今年北方数省被沙尘暴的肆虐,还只是我国生态和水系环境被破坏的一个侧影罢了。 而被人为污染的“全影”是这样的: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边迎检边破坏……表现为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生态安全受到强力威胁;滚至我们眼前的是这样的“怪圈”:未污染之前人们“冷污”,“见污”之后再治污,而此时往往已是积“污”难返,在被污染的水系与空气面前,治污所耗之人力、物力、财力更是“盛况”空前。 在这种治污疲沓理念导引下,这便有,年年环保一路呼吁过来,甚至吆喝声早已震耳欲聋;上世纪80年代末就专门为环保立法,明确以环保作为一票否决,强调经济建设工程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一些地方的环境执法条文并非不严厉,四川省环保局就曾向社会公布过环境执法监督“十个不放过”“十个必须”“十个到位”“十个不准”等四个“十”新政, 但法律和法律政策的执行情况堪忧。一条条原本碧水清波的江河被直排或偷排者污染为“酱油河”;一片片原本沁人心脾的洁净天空,飘浮着工业烟灰或不请自来的“远道尘客”。 那么,到底该如何遏制环境污染这双人类伸向自己生存状态的黑手呢?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得说过,“正义就是欠债还钱”。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谁在欠着“环境债”不还呢?很简单:就是人类自己的经济热度本身。人类已经从自然界索取了太多超过应得到的东西,成了自然环境一个实实在在的异化者和破坏者。 此“异化”源于人的利益趋动性使然。那么,要遏制住这种因“利”而“污”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走出固有意识的羁绊,超度于行政的断喝与法律惩治的直接层面呢?比如,以“利”攻利,搭建一方“利益平台”。在此平台上,舞蹈着的是这样一群明晓“不污染得大利、谁污染损尽利”之理的商人。让污染者不得不掐断自己污染的“利益赔本生意”。 古人云,无利不起早。无利甚至损利,环保投资商或治污户们,是不会主动从暖暖的“利益被窝”里起床来保护环境的。因而要想使环境保护市场化、常态化,就应顺应市场规律去想想如何给“环保资本”一定的利润空间。天下难事,必始于易,我想,办法是有的,就怕不去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