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杨耕身:垄断行业成本监审与监管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6:45 长江商报

  垄断行业何去何从?如何既保证垄断的即得利益,又给各方汹汹之民意一个交代,同时还得像模像样地穿戴起一件市场化的外套?从民航的机场建设费征收,到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及至国内油价的持续上涨,在垄断利益与公众舆论一轮又一轮的质疑的尖锐对立中,我们感知的不光是监管者穷于应付的困窘,更是“转型期”的焦虑与市场意志的冲决。

  发改委声称将强化出租车电力等垄断行业成本监审,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据11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发改委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称,将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成本监管,抓紧制定各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价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布。而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电价和城市天然气价格等垄断行业成本监审办法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按照要求,列入政府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这仿佛意味着发改委将拥有了一把价格标尺,在需要时只要在目标价格上靠一靠,就能很轻松地丈量出公平来。而由此前的价格听证办法,到此番引入成本监审做法,从表面上看,相关部门对于

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似乎越来越显得链条化,有序化。但这是否足以应对公众的质疑?这且不说。有趣的恰恰是,监管体系内部对此也抱以疑虑重重。

  在报道中,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军在接受采访时称,这套政策体系的完善并非易事。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位研究员没有说出来的,就是让公众如何相信发改委的屁股到底坐在哪边?当民生利益与垄断利益形成冲突之时,监管者手持的成本监审标尺所丈量的,到底是谁的情绪与诉求?事实上,在资本尤其是垄断资本更多地以行政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其在本质属性上与发改委这样的政府机构有着难以割弃的亲近关系,进而让人由衷怀疑政府部门是否真的具备超脱自身利益的勇气。还有,既使监管者的确以民生利益为重,但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又拿那些违规的垄断行业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所有这些,不仅成为发改委作为监管者在近年来屡受质疑的根本原因,也恰恰成为其不得不陷入左右互搏、互为掣肘的监管怪圈的体制症结。

  不难理解,发改委所面临的治理窘境的实质,就是在市场化浪潮与民众利益诉求的冲决之下,依然要为垄断行业寻求某种制度正当,并试图以此延迟垄断行业破冰的大限。因此,不要以为垄断行业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制度约束之后日子就会难过,垄断行业永远不会感到为难,真正为难的是政府监管部门:他们一方面需要维护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又需要维护其作为政府部门在民众心目的形象,于是只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极尽跳避腾挪之能事。如此,的确是非得有超常的人格才能应付得来的。

  市场化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一个竞争者要胜过十个监管者。垄断真正打破之日,才是政府部门真正归位于市场监管者角色之日。否则,只能永远地陷入自身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困境之中难以自拔。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耕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