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诗成:市长们的环保觉悟真就那么低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6:07 华商网-华商报

  毕诗成

  山西省环保局日前一项调查显示,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仅有6.51%的市长认为“不会”(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引述数字之后,发出了“市长的觉悟为啥不如群众”的疑问。

  坦率地讲,仅就“加大环保会不会影响经济”而言,是不需要问就该有的结论———影响肯定有。笔者以为,看没看到影响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当治理污染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时候,地方官员是否应该主动放弃一些经济发展,来保证环保?目前来看,很多官员恐怕是宁愿以“污染”作代价的。据报道,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GDP的所有指标都是超额完成,但环境的主要指标却一项都没有完成,这样的结果足以证明不少问题。

  这说明官员的觉悟不高、看不到环境污染危害吗?恐怕并非如此,他们绝对看到了,即便没现场看到,媒体天天报道,也该看到、听到了。在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已经不是单纯的官员“认识”问题,而是约束力不够的问题,是官员的追求GDP的驱动力没有遇到强有力阻遏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用20年改革取得了西方100年的经济成果,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20年中集中体现。”

能源消费第一、二氧化硫排放第一……这些数字的含义官员应该比老百姓更加清楚,问题在于,让各地加入GDP的厮杀中只需片刻时间,但要退出厮杀,光靠“保护环境”的认知教育,无法实现撬动作用,无法把各级政府从经济比拼的战车惯性中拉回来。

  环保与经济发展存在三种关系:一是未雨绸缪搞环保;二是亡羊补牢救环保;三是不闻不问毁环保。理想的模式是未雨绸缪,最糟的模式是不闻不问。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实际的选择是扭转不闻不问,尽力亡羊补牢,争取构建未雨绸缪的机制。本次调查提示我们:既然民众通过切身感受对污染深恶痛绝,那么就应该把这股自我觉醒的民意,通过监督杠杆,转化为对干部监督的“官意”,而不仅仅是期待官员的“认识到位”。

  电视剧《至高利益》中说,官员没有个人利益,只有老百姓利益。但实际过程当中,至高的老百姓利益,并不能时时体现出“至高”的地位,常常会被官员具体利益所左右。做好环保要以暂时减缓发展为代价,在通过数字考核干部的前提下,如何期待官员主动让出增加政绩的利益去搞环保?

  目前来看,民众直选官员困难不少,但将老百姓是否满意纳入官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其实并非难以实现。只有依靠这样的“借力打力”,九成民众希望搞好环保与经济并行的理念,才可能撬动那些担忧环保减缓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政绩的官员,让他们不得不亡羊补牢,不得不未雨绸缪。加强环保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利益制衡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