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傅恒杰:房产与汽车业背后的差异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1:57 长地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以“追逐梦想”为主题的2006年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吸引媒体倾城出动。面对如此火爆的北京汽车展,中国的房地产商们心里会不会有些许酸楚、些许嫉妒?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商品房离我们越来越远。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爆发了降价大战,而在同一时间段,中国房地产爆发了房价狂飙。因此魏雅华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应该向中国汽车业学习》。我非常同意魏文的观点,但是如何迫使或诱致房地产业向汽车业学习,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差异,找出现象背后的规律,以便
对症下药。

  首先,住房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强度大,需求弹性小;而汽车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奢侈品,相对而言,需求强度小,需求弹性大。中国13亿人,人人都需要住房,而汽车毕竟还是少数人才会追逐的梦想。供求规律决定,住房庞大的市场需求诱致

房价节节高升。

  其次,住房没有其他替代商品,购买住房是所有人别无选择的选择;而汽车的替代商品很多———像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等都可以替代汽车,实在不行了,还有两条腿,安步以当车。当然方便程度、舒适程度、活动半径、身份面子就拉开等级了。当然,住房也有短期出租屋、简易棚户区等。但是因为房子往往意味着家,意味着安居乐业。有些城市把有无住房当作谈婚论嫁的第一基本条件。与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住房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再次,汽车是典型的消费品,刚买的新车再出售就是

二手车,就必须降价出售;而住房既是消费品,还被不少人当作投资品。像著名的温州炒房团,有钱又有战略眼光并且赶上好机会的家庭与个人,都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利益。

  住房是公民人人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是没有其他替代商品的生活必需品,是能够被拿来投资赚钱的没有其他替代商品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政府应该担当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重任。最近国家出台了严格土地管理、紧缩住房信贷等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力图抑制房价的上涨。但是还应该从根本上切断

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传导机制。2005年全国地方财政从出让土地所得收入高达5800多亿元,以至人们说土地拍卖出让是城市政府的第二财政。如果把拍卖的土地出让金收归中央财政重新分配合理使用,降低地方政府推动房地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降低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权重,公开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减少行政审批收费,加强过程监督,降低住房成本和售房价格就会成为可能。这样既保证了住房改革的普惠性,又有利于房产业的健康运行,实现政府、房地产商和住房购买者的共赢。

  傅恒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