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中央空降纪委书记的新闻隐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7:51 人民网 | |||||||||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马志鹏担任北京市纪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臧献甫同志担任天津市纪委书记,中纪委常委沈德咏调任上海市纪委书记,加上之前,中央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组长徐敬业调任重庆市纪委书记,这样中国四大直辖市的纪委书记完成由中央“空降”。(1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省纪委书记异地调整力度空前。在15个被调整的省(市)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地方纪委系统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但纪委的人事提名、推荐权往往是掌握在当地党委手里,省级纪委书记的产生流程一般是由省级党委推荐,再向中央报批,且多由当地资深官员担任。诸如北京市原纪委书记强卫,天津市原纪委书记邢元敏,上海市原纪委书记罗世谦,重庆市原纪委书记滕久明等,都是在各市有着长期工作经历,并由下而上逐级升迁至当地市的纪委书记一职。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均实行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但政府和党委的上下级监督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在这样一种权力格局下,每当有省级干部“出事”时,或囿于领导架构,或碍于同僚面子,省级纪委监督起来常常有所顾忌,要么是推卸责任交由书记拍板,要么是指望中纪委直接派员下来调查处理。久而久之,省级纪委在班子里形同虚设,渐渐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香港文汇报报道称,最近几年,省、市高官涉贪案件的频频发生,与地方纪委反腐职能的疲弱和虚设有“很大关系”,一些大案要案的彻底查办,多数需借助中纪委直接介入。 此次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省级纪委书记排兵布阵,且“空降”频频,既透出了中央严把地方纪委“一把手”提名权的改革新动向,也是在力推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巡视制和中央提名地方纪委书记制三位一体的监督新模式,以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畅通高效的反腐“高压电网”。这些空前之举对地方反腐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有效杜绝和防止地方纪委书记由于长时间在一地任职,以致在查办当地案件时难以突破“关系网”、“人情网”的不利局面,又拓展了干部交流的宽度,显露出今后纪委干部交流不再只限于纪委之间,而会扩大到整个公检法纪系统,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中央对地方反腐的直接控制力。 解读中央“空降”纪委书记的新闻隐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地方纪委要抓住“机遇”,不孚众望,变“坐等”为“主动出击”,做好“下回分解”文章。我们期待中央在反腐败上再出重拳,让纪检系统从当地党委的序列中脱离出来,因为只有当监督者不受被监督者制约,监督者才不会变成被监督者所利用的工具,监督亦才会有成效;也期待在纪委书记“空降”之时,进一步做好舆论监督、民众参与等“体制外”的监督。如此,方能让未来的反腐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高福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