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重要的是变革增长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9:56 中国新闻周刊

  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将生态环境损害控制在较低水平,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对目前的增长机制进行根本变革

  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安排,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之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中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如基础还不很稳固,结构还不够合理、增长方式粗放、
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简单来说,过去一年,政府在经济领域一直在做两件事情:第一,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对

房地产业进行调控,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为此,甚至处理了一批擅自批准建设项目的地方官员;第二,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涉及医疗、教育、
养老保险
、住房等领域,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引起的民众情绪。为此,政府采取若干措施试图抑制相关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增加政府投入。应当说,政府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都相当吃力。原因在于,这两者源于同一个体制性、机制性因素。

  过去若干年来,由于种种政治原因,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增长而激烈竞争的格局,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各地官员为了实现政绩最大化,即本地GDP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投资增长,既包括政府自己大量投资,也包括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

  由此,投资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且呈现出刚性增长。中央政府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就出台措施抑制投资,但效果始终不大,即使稍有效果也立刻反弹。比如,今年上半年,投资就强劲反弹,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强硬措施,城镇投资增长率终于从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但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仍难以扭转。

  这种投资热潮也得到了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支持。前10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78万亿元,已超出年初预定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而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短期贷款迅速减少,这表明,新增贷款仍然主要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依然随时会反弹。

  如此强劲的投资增长,部分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属性所决定的;但也不乏地方政府人为操纵的因素。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吸引投资,普遍放松环保标准和劳工标准,诱发投资长期人为过高增长,大量高污染项目上马。这些投资驱动

能源生产加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为10.7%,而煤炭和电力生产增速分别为11.7%和12.9%,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攀升,实现全年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和留住投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亲商政策,抑制劳工维护自身利权利的活动,导致劳工工资长期被人为抑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经济增长的收益在投资者与劳工之间的分配失衡。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种经济增长的收益也主要集中在城市,投资驱动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态势。前不久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中国家庭中最贫困的10%人口(约1.3亿人)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也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实现政绩最大化,通过补贴竞争而形成的由投资驱动的经济快速增长,本身必然是粗放的,以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为代价,这种增长也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使消费与投资无法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形成的产能只能用于出口,推动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形成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所有这些也意味着,目前的快速增长是不稳定的,蕴涵着较大的剧烈波动风险。

  决策层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过去几年一直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时也提出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但很明显,这些调整未必合乎地方政府官员的短期利益,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遭遇了程度不等的梗阻现象。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些措施,到地方层面也严重走样或者实施不力,比如,新农村建设在很多地方变成“新村”建设,而部分地方政府对于自己应当对民众承担的福利责任,则百般躲避。

  可以说,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将生态环境损害控制在较低水平,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对目前的增长机制进行根本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重新定位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谐社会纲领的提出已经显示了这种趋势,即政府的主要功能要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转向以更大精力向民众供应公共品和必要的福利保障。政府从增长的引擎变成服务公众的体系。现有增长模式带来的种种问题均与政府定位不当有关,若政府能够重新定位,则增长、环境、收入分配、福利供应等诸项价值,大体能够实现平衡。

  这就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整个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期待决策层拿出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