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庄礼伟:我们能否避免“坏的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5:50 南都周刊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引起了国人对“大国是怎样崛起的”这个话题的关注,但仔细观察,大国们在崛起的类型、内涵、质量、后果上是各不相同的。历史上大国崛起的事例和类型有不少,我们中国需要的是哪一种崛起?我们如何来规范自己的崛起的导向,并保证自己的崛起的质量?具体来说,我的问题是:我们能否避免那些“坏的崛起”,如泡沫式的崛起、赤字式的崛起、零和式的崛起?还有,除了“和平崛起”之外,我们能否“平安崛起”?

  从“和平崛起”到“文明进化”

  “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对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也是中国今后一个重要的国际战略思路。但如果要对中国的发展目标作一个总体的表述,我以为提“国家的文明进化”会比较合适。

  国家的文明进化,对外来说,就要对世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积极、正面的巨大影响力,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原创性的贡献;在利益、资源的国家互动关系上,应当更多地分担“全球责任”,追求共赢,而避免零和式的结果。世界级的“崛起国”也应当是国际新潮流的倡立者和积极实践者。当年英国之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海军力量强大,更因为它也是时代潮流(市场经济、财产制度、权力制衡、科技革命等等)的倡立者和积极实践者。美国之能在20世纪中叶崛起,也和它积极推动国际新制度(联合国、非殖民化、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等等)以及它在西方阵营中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有很大的关系。

  国家的文明进化,对内来说,就是要在自身的制度质量、国民生活质量、国民素质、社会和谐程度、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有良好的、持久的提升。现在国际社会有很多监测体系来评价一个国家在“自身品质”方面是崛起了还是原地踏步,或是沉沦。例如有清廉指数、新闻监督权指数、人权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民生痛苦指数、个体户生存指数等等。看完了大气磅礴、追古论今的《大国崛起》,我们还是要把眼光收到近前,努力在这些“小问题”上做出积极的改进。

  如果一定要使用“崛起”这个概念,那么它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应当拥有先进的制度和广泛的思想、观念影响力,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崛起。目前中国影响世界的能力主要是“实力”型的,主要来自向世界供应廉价的中、初级产品和较强的国际购买力,是一种“物理”影响,而不是“化学”影响。在以科技研发、政府-市场关系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在反映国民生活质量的人类发展指数方面,我们的排名也很落后,因此,崛起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远未实现的目标。

  关注崛起的质量,避免崛起的赤字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目前只是处于“崛起中”,并且我们还要认真关注我们的“崛起质量”和“崛起之所失”。首先,目前中国崛起进程中的主要引擎是经济或“物质文明”的增长,而即便是经济增长的品质也不容乐观。中国的GDP增长主要靠的是外国投资和预算支出,并且这种增长在地区分布上也是极不平衡。其次,在世界经济中不能说中国没有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在市场体制、科技、金融、品牌、管理、跨国经营等诸多方面,中国仍然处于弱势和不发达状态。此外,收入分配在地区、城乡、阶层方面的悬殊差异,也使中国的社会利益关系一直处在严重的风险笼罩之下。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不仅要防止泡沫式的崛起,而且要负责任地应对崛起过程中的国内震荡,关注“崛起的赤字”。中国目前在环境、能源、伦理道德、生活品质、社会利益关系等方面所出现的种种退化、空洞和断裂,都是发展过程中“有所得”之外的“有所失”,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也是我们的一个“政治赤字”。外界对中国未来的“帝国主义”猜想,也正是建立在国内矛盾过度突出、资源消耗过度而要向外转移矛盾的逻辑之上。

  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崛起之路,正在同时让我们自己和外界深感忧虑──我国目前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我们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质量也面临严重短缺和退化。这样的低水平、消耗大、环境赤字大的崛起之路将会很不稳定,乃至可能中断,也会令外界侧目。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风沙还大量出口──世界如何会欢迎和接受这样的“崛起”?

  我们能否平安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主张以及更温和的“和平发展”主张,是对周边与世界的一个承诺,但中国能否安全地、平安地崛起,却是中国自身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中国的崛起会不会遭遇美国电影《后天》式的生态灾变和社会灾变?回避这个问题,不等于这个问题不存在。

  在中国凯歌行进的经济增长曲线之外,有几条阴影一直紧紧尾随。

  其一,人口基数太大,当中国人均收入在几十年后进入“世界中等”之后,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与资源负载平台,将会强烈下沉,届时何以为继?

  其二,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大量排放、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改观,不仅使中国国内环境更加脆弱和恶劣,也危及周边乃至全球。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还不包括日益增长的废水、废料、垃圾、沙尘,我们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明天还不会怎么样,但“后天”呢?

  其三,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脆弱,在过去被一句“地大物博”所遮盖,现在又被大量从国外进口资源、能源所遮盖。问题是当

中国经济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如何遏制自己内心的强权主义欲望?我们如何与周边、世界相安无事地“共赢”?

  其四,随着经济增长,狭隘民族主义的虚火也在增长,其结果,将助长周边、外部的“中国威胁论”,并且将潜移默化地推动一个遏制中国崛起的外部同盟的形成。至于这个同盟会有多大?不知道,但是,可以数数我们自己所仇恨的外国、邻国有多少。

  其五,中国社会内部是否有了合理的制度安排?政府与人民之间是否已经建立了合理而稳固的契约?政府能否在各种利益之间维护公正,还是把种种矛盾遮盖起来图个表面风光?如果一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非理性的因素就会积聚、爆发,这样不仅崛起不平安,连国家也不平安了。

  在传统的安全观念中,国家的安全是极其彰显的,而人的安全则是被遮蔽、被忽略的。其实,人民是国家的具体体现,与人的日常生活、基本权利有关的种种安全乃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安全,并且是最贴身的国家安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常常没有安全感,国家又如何谈得上真正崛起?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中国能否平安崛起?──“和平崛起”是让别人安心,“平安崛起”是让我们自己安心。

  庄礼伟:1997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科组副组长,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