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南都:“年度人物”官多民少的合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0:27 南方报业网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官员看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他们当选“年度人物”,也就是公共利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肯定和维护

  随着“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的揭晓,民间有关各类“年度人物”评选的议论也日渐见多。《现代快报》12月11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如果年度人物评选只将目光投向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就会挫伤普通民众的积极性,并形成错误导向,让普通百姓认为自
己和有关公共事务没有关系。

  这样的议论似乎很容易赢得一些普通民众的支持。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官员和公职人员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是职责所在,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做的事情影响力较大,更能引起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做这件事情的难度更大、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以其所做的工作为由将其评选为年度人物,似有假公济私之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议论貌似合理,实则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因为,“年度人物”评选有别于颁奖性评选,将某某人评为某个领域的年度人物,并不意味着是对他的奖赏。“年度人物”的实质,是基于该人员的言论或者行为对某个领域事务的代表性意义或者改变作用。

  就现有的各类“年度人物”通行的标准来看,一个人能否当选“年度人物”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言行或者与他相关的事件在社会某个事务领域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力或者推动力,二是这种推动的影响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紧密相关。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只有那些拥有、掌控社会资源优势的人,才最有可能符合“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作为一个普通民众,除非像孙志刚那样以自己的命运遭遇产生影响,否则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年度人物”评选中官多民少的现象,其实带有某种必然性和合理性。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年度人物”的评选还可以发现,在那些各式各样的评选中,尽管当选者通常表现为数个具体的人物,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隐藏在这些“年度人物”身后的,是社会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如果丧失了这个意义,“年度人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社会的潮流和发展趋势,显然是基于多数民众意愿或者利益的。因此,“年度人物”的评选,不管其结果如何,就其实质而言,的确是反映广大民众的心愿。

  我们评选各类“年度人物”,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除了关心自己具体而切身的利益,更关心起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的评选,是广大民众参与和认可的结果。以“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为例,虽然有众多官员当选,但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否认,这些人所代表的利益和立场,就是广大民众的利益和立场。评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根本目的不是表彰这个人而是反映公众的环保利益诉求。

  正是“年度人物”评选中的公共性和公益性,让众多代行公共管理权的官员当选“年度人物”有了可能。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官员看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他们当选“年度人物”,也就是公共利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肯定和维护。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忌惮于各类“年度人物”评选中官员多的现象,相反,社会应当鼓励众多官员以自己的恪尽职守去争取当选“年度人物”。

    本报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