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必嫌:拉美的自信在上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拉美地区精英对未来充满了一种全新的乐观,这种乐观情绪果断地在上扬。该结论的证据来自,美国专业的民调机构佐格比(Zogby)和美国迈阿密大学信息学院合作的最新的一项国际民意调查(刊登于《新闻周刊》)。

  该调查对拉丁美洲603位上层人士进行了访问——其中包括政治家、行政官员、学者以及新闻工作者。民意调查发现,受访者中认为他们国家目前经济良好或是极好的百分比从7%上升到43%(佐格比在2002年曾做过相同调查)。上月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预测,拉美发展仍然强劲,2007年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约为4.2%。此次佐格比的7个目标国家,至少有四个国家阿根廷、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被估计将会超过这个平均值。

  就经济方面而言,这个民意调查结果应该是意料之中的,自1980年以来,拉美已经历了三轮经济周期。第三轮则是1998-2003年的衰退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一度被称为拉美“失去的六年”。而现今拉美的经济增长有目共睹。

  2006年拉美大选年也颇受关注。左翼在经济、社会政策上的成功,为其赢得了不菲的选票。拉美政治的主要特点其实是一种温和的“小提琴政治”,即左手执琴,右手奏曲。领导人通过左翼的政纲上台,然后执行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公平原则的经济社会政策。温和、适中是主调。巴西的卢拉、秘鲁的加西亚、智利的巴切莱特等等都是例子。原来,一提左翼,就是代表穷人。然而,这次调查显示,精英们也开始认同这种温和、务实的小提琴政治,也说明小提琴政治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拉美国家分别在2006年的大选,以及该项民意调查,除了能够说明拉美国家的中左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外,还清楚地表明,拉美地区的民主机制以及人们的民主心态愈发成熟。他们能够将自己对社会以及经济的看法,清楚地表达于政治选举之中,经济发展促使人们选择小提琴政治,而小提琴政治如今又在拉美获得普遍的认同。

  在亨廷顿的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拉美的民主制度始于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当时,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等建立了民主体制。不过在1950年代末,拉美的民主体制发生了回潮,秘鲁、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厄瓜多尔、乌拉圭、智利等都产生了军人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的第三波浪潮中,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玻利维亚、危地马拉、巴西等又回到了民主体制,文官政府相继确立。在此过程中,民主体制的反复令人印象深刻。而当拉美地区在1990年代经济陷入危机时,民主体制并未发生以前的那种大规模回潮,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失败后,拉美选民选择了中左或左翼领导人,2006年的拉美大选年便是很好的说明。

  可见,拉美的选举体制比较成熟,能够将选民对自己国家发展的满意度表现在领导人选举上;并且,经济发展与民主制的稳定,似乎印证了李普塞特(Lipset)对经济发展与民主制度呈正相关关系的论断。拉美不仅经济发展有很大进步,而且民主制度相对比较成熟。这决定了拉美人的自信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的自信会加强外交和参与自由贸易的自信。原来拉美抵制自由贸易的人较多,现在拉美人开始想要自信地参与自由贸易与国际竞争。受访中的大多数将参与世界贸易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支持有争议的由美国发起的美洲自由贸易协议。59%的人认为同美国贸易很重要,80%的人认为同欧洲、中国甚至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更重要(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的重要性,份额从2005年的32%上升到今年的81%,显示了高油价对拉美的影响)。这也就难怪,美国对中国与拉美的友好关系有些忧心,去年4月美国国务院负责西半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香农访问北京,与中方进行拉美事务磋商。而这是美国国务院高官历史上第一次专门为拉美问题访问中国,以避免同中国在拉美事务上的冲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