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记者探访新疆反恐现场:直升机搜索东突分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09:14 南方新闻网
记者探访新疆反恐现场:直升机搜索东突分子
人们向烈士的遗体告别

记者探访新疆反恐现场:直升机搜索东突分子
热比娅(资料图:中国新闻网)

  “击毙恐怖分子18名,捕获17名。”1月8日,新疆公安厅发布消息称,3天前,新疆警方在南部帕米尔高原山区摧毁了一个恐怖分子训练基地。“这是历年对‘东突’组织的打击行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专家称。

  枪声响过之后,本报记者深入帕米尔高原的叶尔羌河谷地,真实接触那简陋路卡边搜寻恐怖分子的维汉警民,维吾尔族村落中平静的汉族菜农,首府城市里照常忙碌着享受生活的人们,路遇的热心维吾尔族青年……有关专家表示,“认认为新疆到处是爆炸恐怖活动,或者认为新疆已经没有一点不谐音调,都是对新疆的误读。”

  搜索还在继续

  “身份证,身份证。”两位20岁左右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说着生硬的汉语,拦住了前行的路。透过车窗递出证件,他们认真翻看了一会儿,又盯着车里的人一个个辨认。确认证件和人对上号之后,两人冲路边的另外几个年轻人挥挥手,一根粗硕的白杨树干做成的路障缓缓挪开了。“亚克西,亚克西。”车里的人向维吾尔族年轻人摆手再见,刚才还一脸严肃的他们露出了善意的笑脸。

  这是1月11日的下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通往喀群乡的公路上,一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居住的村庄,一个简陋的路卡。相比于G315国道上的检查站,很有些“土气”。

  从喀什出发,沿G315公路向英吉沙、莎车、叶城、阿里方向行进,车子不时被路卡拦截停下来,接受一次次的检查。出示证件,打开后备厢,核对无误后放行。汉族人的车辆一般检查都很快,维吾尔族人的车辆检查就要繁琐多了。手持微型冲锋枪的警察将枪口斜冲着天空,身着迷彩服的检查人员整齐地站成一排,有次序地对每部通过的车辆进行检查。

  这是中国最西部、与阿富汗山水相接的边远的喀什地区。一个又一个的维吾尔族村庄铺排在公路两侧,蒙着脸的妇女、蓄着大胡须的男人,“哒哒”地赶着他们的毛驴车,从巴扎(集市)穿过。

  “你们要去哪里?把证件拿出来。”当正要通过又一个路卡的时候,一位维吾尔族警察拦住了去路,“不要再往前走了,车子上不去了。”这里已是昆仑山上,“再往上走就是前几天发生围剿的地方了。”遥望路的前方,叶尔羌河冲开了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昆仑山,形成了宽约一里的河谷,一条白色的蜿蜒崎岖的土路伴随在河谷的右侧。“只有毛驴子可以往上走了,大卡车也可以慢慢走。”

  这是叶尔羌河边上的一个叫阿尔他逊的村庄,属莎车县霍其拉甫乡。1月5日,新疆武警打击“东突”恐怖势力训练营的战斗就在上面十几公里的库斯拉甫打响。在那次战斗中,18名“东突”分子被击毙,17名被俘,一名叫黄强的武警牺牲。

  “我们从去年底就接到了命令,周边叶城、英吉沙、泽普、莎车、阿克陶等县的公安干警都集中向这里集结,对库斯拉甫组成了数层包围。”拦车检查的莎车县公安局刑警队警察艾买提江·.沙乌提说,他和另一名同事受命把守这个路口已经很多天了。“我们把包围圈合拢后,1月4日,武警从喀什乘坐三架直升机上去的。”

  库斯拉甫是一个只有两千多人的乡,除了一些牧民和一个煤矿上的矿工之外,人烟稀少,与外界的联络也极其不便。“这条路向东通喀群、莎车,向西通塔什库尔干县城。”艾买提江说,或者沿着河谷徒步、走野牦牛踩出的小道,可以上去。

  1月5日的战斗结束后,残余恐怖分子作鸟兽散。“有一个跑到了这个村子,被我们抓住了”,艾买提江拍了拍腰间的手枪,“非常时期,现在是实弹。”他抬手指了下村庄四周的大山,“那上面人站不住的,冰冻了,他们想逃,只能从这条路上过。”库斯拉甫四周的警民混合组成的路卡收获不小,“我们这边又抓住了8个,喀群乡4个,霍其拉甫乡3个,其他地方还抓了1个,还剩下多少没抓住,我们都不知道。”艾买提江身边燃起了一堆篝火,几位维吾尔族老乡围着火堆,他们要在这里全天候值守,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

  1月12日北京时间15时,一架直升机飞向泽普县方向,两架飞往喀什方向。那是往山上补充给养的返程飞机,山上的搜索围剿还在继续。

  “东突”势力正在加紧整合

  “东突”,准确地说,是2002年10月10日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众媒体的报道里。那天中新社的报道说:唐家璇表示中国深受“东突”恐怖分子的危害。随后,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称:有确凿证据表明,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在阿富汗的营地里接受了训练。

  学术界已经认同的“东突”起因是“受历史上泛突厥主义影响”。有学者考证指出,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19世纪,欧洲地理学家开始使用这个名词,并把所属的范围扩大——中亚的俄国部分成了西突厥斯坦,而中国新疆(主要是南疆)被称为“东突厥斯坦”。

  泛突厥主义从上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到民国初年略具规模。

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
留学
归来的维吾尔知识分子麦斯武德,是宣传这两种思潮的代表。19世纪30年代初,新疆时局混乱,“东突厥斯坦”运动趁机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所所长潘志平说,一个中心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美国近年也暗地支持“东突”分裂分子。借助西方所谓中国人权的观点来攻击中国政府;另一个是在中亚,于1990年代初中亚各国独立初期局势混乱之机,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先后出现。他们一般是处于地下状态。一些“东突”组织曾在中亚国家注册,后被官方取缔。

  “需要指出的是,‘东突’分子是个笼统的概念,并不是某一组织的名称。”潘志平说,作为在新疆首府生活多年的研究者,潘志平对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在新疆的活动,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极端宗教势力和‘东突’分子成不了气候,他们在新疆闹不成大事。”潘志平的观点基于境外“东突”势力的分崩离析,互不买账的组织架构。

  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大巴扎一侧的热比娅大厦还是那样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它的四层以下仍然是热比娅拥有这个大厦时那样,出租给了数百个摊贩,它的四层以上,早已不是热比娅公司的写字间,这座曾经成就热比娅辉煌的大楼已经几易其主,只剩下楼顶褪色的“热比娅大厦”几个钢筋字显露着成为历史的记忆。

  热比娅曾号称“新疆女首富”,这个洗衣工、摆地摊出身的维吾尔族妇女,曾被许多维吾尔族人当作创富的榜样。1999年8月13日,热比娅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新疆司法机构刑事拘留,2000年3月10日由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在2005年“保外就医”时,热比娅仓促出逃到了美国。“她是个民族主义者,在新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维吾尔人中有影响,美国人喜欢她。”潘志平说,“东突”势力在境外正在加紧整合,即将进入“热比娅时代”。

  境外曾有4股“东突”分裂势力,西亚的艾沙集团,欧美的艾尔肯集团,中亚的莫合里索夫组织,南亚的买合苏木组织。四个集团产生了五六十个分裂组织和机构。老牌的“东突”势力艾尔肯曾在1995年后被境外“东突”分子推举为“东突厥斯坦民族解放联盟”主席,这个组织又吸收了近年从境内外逃的“东突”分子,事实表明,艾沙集团中以新疆外逃青年为骨干建立的分裂组织对新疆的危害最大。

  但热比娅的出现让这个局面有了变数,使境外50多个“东突”组织进入到了又一次重新盘整的时期。“艾尔肯毕竟离开新疆多年,在境内没有基础了,热比娅在新疆是有根基的,美国人不喜欢艾尔肯。”有美国后台的热比娅正在成为“东突”分子中上升的新星,2006年,热比娅被瑞典议会议员埃诺克松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提名“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不能让她得逞,否则将对境内分裂分子产生鼓舞作用,那对反恐的工作加大难度。”潘志平认为,对热比娅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要加以提防,不可掉以轻心,一位新疆的学者认为,“美国虽然不喜欢艾沙集团,但打人权牌的热比娅集团也不一定能够把艾尔肯集团团结过来。”

  不管是主张将新疆问题国际化的“温和派”,还是主张通过“圣战”采取“暴力建国”手段的“暴力恐怖派”,都正在试图寻求各派的妥协和联合,这是境外“东突”势力的趋势。“其联合的趋势不会改变,统一领袖虽然推而未举,但是推举领袖的尝试仍在继续。”中国社科院边疆所马大正、许建英合著的《“东突厥斯坦国”迷梦的幻灭》一书中这样写道。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