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验永兴岛:补给全靠“琼沙3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17:0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体验永兴岛

  在永兴岛,有日本人留下的炮楼,民国时期修建的西沙主权碑,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战壕、碉堡,还有今天的守岛战士们在海崖上刻下的“祖国万岁”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黎云 | 永兴岛报道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西沙。

  每半个月,会有一趟补给船,由海南东部的文昌港,开往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唯一可以上岛的方式。但是,船票是不出售的,想上岛的人需要拿着介绍信,到设立在海口的办事处,才能换得一张船票。

  这一切,都让西沙变得更加神秘而有吸引力。

  连接西沙的生命船

  2500吨的“琼沙3号”,是担负西沙永兴岛后勤保障的唯一一条补给船。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西沙的后勤补给,都由“琼沙”船来完成。据说,第一艘船是周总理亲自批示,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投入建设和使用的。

  与原来的“1号”“2号”相比,“琼沙3号”船可以载重750吨,搭乘200人,条件好了很多。与渔船相比,“琼沙3号”航速则要更快,180多海里的行程,不到15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如果是渔船,则需要2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海南省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董建平,每过两三个月就要搭船去西沙轮换工作。上船前,他正在向几个第一次坐船的人讲授抗眩晕的经验:“一定要吃饱,上船就躺在床上,别动,别兴奋。”

  几位要随船上岛的乘客显得有些紧张,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上岛的人,以轮换的工作人员、探亲家属和考察人员为主。

  一辆大型推土机,正在把一大堆泥土往船上装。岛上是没有泥土的,要想种点树苗,搞点绿化,泥土都得从海南运过去。船的尾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货舱,可以放装猪的箩筐,把生猪运上岛去。

  由于岛上补给困难,“琼沙3号”被称为“生命船”。饮用水、蔬菜、水果、肉类、发电机、卫生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随船运输。船头船尾上,都堆满了物资。

  “实际上我们每次都会超载,特别是人员,设计是200人,但是每次都在300人以上。”董主任介绍说。由于超载,原本住4个人的船舱,往往住进6个人。会议室和餐厅,也坐满了人。

  下午6时,“琼沙3号”满载着物资和人员,起航。刚一出港口,海上的风浪就陡然变大。刚才看上去还是个庞然大物的“琼沙3号”,一下子就变得像一个小舢板,上下起伏,左右摇摆。

  有人经不起大海的诱惑,从床上爬起来看风景,但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不到半个小时,开始有人呕吐。还好,每个船舱里都有痰盂。

  应有俱有

  接船,是西沙最隆重的节日。

  码头上插着彩旗,海军的纠察兵、武警值勤人员都已经列好队。推土机、大货车排成一排。还有大群等着接老婆、孩子的军人,扯着脖子向船上来来回回地扫描。找到以后,就兴奋地挥手。

  永兴岛的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这还包括填海修建的机场跑道面积。不过它已经是西沙最大的岛屿了,其战略、军事地位不言而喻。

  但它确实太小,2.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只消15分钟,就可以从东海岸散步到西海岸。

  在永兴岛上履行行政管辖职能的,是海南省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相当于县一级人民政府---因为西沙没有设立行政区划,所以,也不叫政府。一面飘扬的国旗,一栋5层的办公楼,还有两层的宿舍,工作人员每年轮流上岛工作,履行政府职能。

  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黎明说,每周一,全岛的行政人员都要集中到办公楼前的国旗下,举行升旗仪式,一起唱国歌。

  岛上有一家工商银行,不过补给船靠岸的两天,是银行的“法定假日”,工作人员需要用两天时间才能搬运完他们的给养,所以不用开门营业。

  同样享受“法定假日”的,还有邮政局、网络中心、人民医院。在这个小岛上,这些既代表主权、又服务群众的机构都有,只是规模整体缩小了很多。比如人民医院,医生护士加在一起不到10人。

  岛上甚至还开了一家图书馆,而且是直属省图书馆的分馆,藏书有3万册左右。

  履行治安和户籍管理的,是武警边防派出所。西南中沙边防支队支队长李思友介绍说,1959年,岛上就设立了派出所,以前是公安派出所,上世纪80年代改成了武警边防派出所,由现役公安武警承担职能。

  永兴岛上的驻军比较特别,军营没有围墙---这可能是全中国唯一没有围墙的部队。按照面积算,2.1平方公里,还不如一个装甲师的坦克训练场大,四周是茫茫大海,修围墙确实显得多余。

  除了党政军警,还有就是以渔民为主的居民了。岛上常住人口不到千人,以渔民为主,成立了一个渔民村委会。

  “目前,永兴岛村委会是全国最南的村委会。”黎明说。

  什么不锈钢在这里都不管用

  因为没有开放旅游,西沙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没有人不赞叹西沙的美。永兴岛上的风景分为两大类别,一是自然风光,二是人文景观。

  不到西沙,就不知道真的有这么蓝的海水,透过水面,还可以看到彩色的鱼、各种斑斓的贝壳、珊瑚和龙虾。还有银色的沙滩,像白花花的盐。这一切以前只在精心制作的风光片里才能看到,但在西沙,都真实地摆在眼前。

  由于西沙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自然风光,带有军事色彩和主权色彩的人文景观,更是特别。

  在永兴岛,有日本人留下的炮楼,国民党政府修建的西沙主权碑,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战壕、碉堡,还有今天的守岛战士们在海崖上刻下的“祖国万岁”等。西沙水警区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海洋馆,收集了众多来自海底的奇珍异宝。

  这一切,真的如同天堂。

  李思友支队长却说:“没错,呆一天是天堂,呆一周是人间,呆一年,那就是⋯⋯”

  除了高温、高湿,这里的空气中还有浓度很高的盐分,也就是诗人们经常说的“海的味道”。而这样重的盐分,使岛上的所有金属物品都会迅速锈蚀。“什么不锈钢到我们这里都不管用,”李思友说,“关节炎也是最常见的病。”

  水,仍然是个大问题。永兴岛上没有淡水,这几年,有了淡水净化设备,尽管净化水又苦又涩,但也非常管用,起码可以用来洗澡。

  饮用水仍然十分紧张。西沙水警区专门成立了一个雨水班,在雨季负责收集雨水,机场跑道旁边的水沟,也通往水窖。

  因为电压不稳,空调一般是用不起来的,稍不注意,汗水就会迷糊了眼睛。

  由于太热,没有土,蔬菜全是后方补给,在西沙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在工委的食堂里,早餐是馒头就咸菜,午餐是大白菜和一块咸鱼或肥肉,晚餐仍然是大白菜和一块咸鱼。

  顿顿如此。在没有空调、气温40摄氏度左右的食堂里挥汗如雨地吃饭,好像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位初次上岛者在洗碗的时候没有关水龙头,炊事员很心疼,不客气地骂了他。

  在大陆上生活惯了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岛上生活的人对资源的那种吝啬和渴求。

  行政规划问题已经非常迫切

  当南海成为关注的焦点,去南沙又比较困难的时候,成群结队的人就开始涌向西沙。

  遭遇过度关注,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太多的单位都想在西沙修个房子,以凸显本单位、本系统对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和信心。巴掌大的永兴岛上,好几处建筑工地正在开工。

  “以前在沙滩上都能拣到很大的海螺,现在肯定不行了,全被上岛的人带走了。”水警区的一位战士说。而根据边防派出所的统计,常年在岛上施工的民工,约在500人以上。

  一个渔业补给码头也正在施工当中,有了它,对在南海捕鱼的我国渔民来说,显然是件好事,但因会破坏珊瑚礁,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已经有一个码头了,完全可以合用,而不是重新建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反对者说,“很多单位完全是来凑热闹,要真有事情,一拍屁股就跑回海南岛了。”

  由于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不是一级政府,除了很难对永兴岛进行统一规划以外,在西沙的建设问题上,各方的意见也很难达成共识,面临的困难很多。

  比如旅游开发,“从维护主权,促进西沙发展,让全国人民认识西沙、了解西沙来说,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工委办公室主任董建平说。但反对的人不少---“垃圾怎么办?如果每趟船上来1000人,一个人留下两瓶矿泉水瓶子,要不了一年,这个小岛就完了。”

  永兴岛上正在修一个大的垃圾处理厂来焚烧垃圾,不修不行,垃圾没地方丢。不过不知道有了焚烧炉,西沙的天空还会不会那么蓝。

  据多家媒体报道,原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升格为三沙市,市政府设在永兴岛,以便更好地规划、管辖这个小岛和辽阔的南海海域。但至今尚无确切消息公布。

  “现在看来,没有一级政府的管理显然是不行的,西沙的行政规划问题已经非常迫切。”董建平说。如何实现西沙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地建设与开发,成为每一个关注西沙的人思考的问题。

  工委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件文化衫,上面印着:“西沙、西沙,我可爱的家。”■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南海 西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