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海上的生命方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17:0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南海上的生命方舟

  它是中国唯一一艘在国际红十字会注册的医院船,所有的技术指标和参数,都在国际红十字会备了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黎云 | 西山、南沙报道

  要问西沙、南沙的驻军和渔民最怕什么,十个有八个都会说,怕得病,特别是得那种急性发作可能致命的病。

  早几十年前,伤病者只能是咬紧牙关,听天由命。离陆地那么远,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岛礁上有医生伴随保障,永兴岛上有一个小小的海军医院,还有定期巡航巡诊的海上医疗队。急病者可以通过军方或交通部的飞机,直接送往三亚的大医院。

  尽管医疗条件仍然困难,但一切都正在改观。

  一条与众不同的军用船

  “南医—09”船与其他军用舰船不一样,它通体白色,而不是军舰灰,左右舷和上甲板,都涂着大大的红十字。

  它是我国唯一一艘在国际红十字会注册的医院船,所有的技术指标和参数,都在国际红十字会备了案。

  同时,它也不允许安装武器,或用于运送武装力量和间谍活动。

  这条隶属于海军的“南医—09”船,常年担负着南海的医疗保障任务,说简单点,它就是一座海上移动医院,有手术室、X光室、化验室、病房、药房,还有心脏监护仪。

  因为用途特殊,它还是我海军唯一一艘编配了女水手的水面舰船。

  与岸上医院不同的是,这里所有的设备和仪器,都被安装在轨道上,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位置,然后用螺栓固定。

  “主要是为了抗击风浪,否则一摇摆,还不翻箱倒柜了?”“南医—09”船教导员韩振国少校介绍说,这艘船1981年下水,排水量2150吨,风浪大的时候,左右摇摆能达到43度,所以,每一个药瓶都有它固定的位置。

  除了三个专业的手术室,“南医—09”船的餐厅也经过了改装,每一张餐桌,都按照手术床的规格布置。“可以同时进行几十台手术,一边后送一边做。”韩振国说。

  不过,因为是我国第一艘医院船,也因为制造年代比较早,“南医—09”船的设计显得不十分专业。

  比如缺少便捷的转运设施。要把伤病员从作战船只和小艇转运到本船上来,需要10多个人密切配合。在船上很多地方,空间狭小,担架进出困难。船上甚至没有设计和预留医务人员的住舱,医疗队上船后,只能住在病员舱里。

  即便这样,“南医—09”在南海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的作用,50多次巡航巡诊,救治伤病员15000多人次,成为南海上的生命方舟。

  就在2008年年底,一艘舷号“866”的万吨级医院船,正式列装东海舰队,新的医院船共有8个手术室,总面积达520平方米,还配有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新型CT机等高科技设备和重症监护室。这让南海舰队医院船上的官兵羡慕不已。

  一支可以边呕吐边做手术的医疗队

  船只是个载体,在船上工作的,是广州军区421医院的海上医疗队。

  如果简单地说海上医疗队和普通医疗队的最大区别,那就是海上医疗队需要一边呕吐,一边给伤病员做手术。

  海上医疗队队长洪加津上校拿出一个特殊的口罩,口罩上有一根导管,接着一个可以挂在腰上的塑料袋。这就是医疗队自己发明的呕吐口罩---可以带着这个口罩,一边呕吐一边做手术。

  “我们最长的纪录是,一年中在海上漂了144天。”洪加津说,“有时候晕船晕得生不如死,随船用来做试验的狗都晕得跳了海。”但是,医疗队还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来练习伤病员的转运和手术,风浪越大越要练。

  在船上做手术,晕船只是第一关。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下,要“一刀准”、“一针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伤员本来就很痛苦,我们不能找不准地方让伤员多受罪。”洪加津说。

  医学院要求医生在手术时必须站立,手臂不能依靠手术台。在“南医—09”上则相反,医生要坐在椅子上,手必须依靠手术台,以保持稳定。“船舱本来就矮,还装有无影灯,站着肯定是不行的。”洪加津向《望东方周刊》介绍说。

  为了练习下手准确,不管是男女医护人员,都在船上练习十字绣,据说非常管用。

  在一线进行医疗保障的医疗队,和后方的专科医院不一样,这里更需要什么都会的全科医生。“手指头断了要会接,呼吸道堵塞要会清,医生要会打针输液,医生不够了,护士也要当医生用。”

  海上医疗队还为自己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任务:每到一处岛礁,给战士们唱一支歌,跳一支舞。

  让人充满敬意的是医疗队近20名女医疗队员,除了要面对工作上的困难,她们还需要跟男人们一样,很多天不能洗澡,不能照顾家庭和孩子,就这样在海上漂着。在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这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牺牲。

  教导员宁万里介绍说,现在医疗队的女队员中,已经有4个家庭破裂,原因都相同:丈夫认为,妻子没有为家庭尽到义务。

  有人哭过,但没有人下船。

  离大陆最远的医院

  永兴岛,西沙水警区医院。这所医院是中国离大陆最远的一个医疗机构,担负着西沙、南沙的医疗保障和卫生防疫任务。

  让水警区医院比较担心的是西沙各岛的水质。

  由于西沙各岛礁都没有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如何把好水源关,是件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以条件最好的永兴岛为例,岛上军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机场的下水道收集的雨水,雨水经过管道,进入一个数千吨的大水罐里储存。

  这个上世纪70年代用铸铁制造、严重锈蚀但无法进行清洗的水罐,在连续使用几十年后,对水质影响很大。同时,永兴岛全岛的输水管线也是同时期的铸铁制造,净化技术落后。

  水警区医院院长介绍说,在多次防疫检查中,水罐存水耗氧量均超标,菌落总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特别是大肠杆菌和耐热大肠杆菌超标指数更高,属于不符合饮用水质。影响水质的,还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岛上没有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站,很多施工单位都是直接排放污水和垃圾,对水质的影响很大。

  由于雨水中没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也导致了一些疾病发病率偏高。据统计,西沙军民在最近几年里,每年都会有十多人突发急性阑尾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内地,各种肠胃疾病、皮肤病、结石病发病率也很高。由于饮用水质较差,加上天气炎热,生活条件艰苦,西沙军民的头发普遍发黄。

  院长感觉到担子很重,除了水质,还有医疗技术骨干的培养、医疗设施的更新、床位的设置等问题,都让他感觉到压力。这个地方远离大陆,各个岛礁又零零散散地分布在20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上,困难真的很多。

  离海军医院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所由西南中沙管理的人民医院,不过规模更小,技术力量更弱。

  “喝上干净的水,让所有守岛礁的官兵,下岛后能享受一次全面体检,有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我就满足了。”院长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很遗憾,本刊记者没能记住院长的姓名,只记得他大校军衔,白色的军装下,皮肤显得更黑,应该是一位老西沙、老海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南海 西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