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层国土所长坚守耕地原则疑遭打压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11:48  中国新闻周刊

  国土所长之死

  在越来越踊跃的土地开发冲动下。基层的土地监管者,既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守土职责,又要保证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

  在这个矛盾下,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何其脆弱

  本刊特约撰稿/刘刚 (发自 江西武宁)

  国土所长余静鹏,情绪不对劲有一阵子了。

  最早察觉异常者,是农用车司机黄锦标。

  黄家在上汤乡国土所斜对面。2009年3月开始,余静鹏找上门,请求搭伙,一日早晚两餐,每餐5元。起初还有规律,到了6月4日,余静鹏就突然“消失”了。

  5月下旬,余静鹏在路上偶遇黄锦标,硬塞给他100元伙食费。黄纳闷,不是说好了年底结算吗,这个所长怎么啦?临别,余静鹏说,“有机会吃到过年,到时再给伙食费”。

  端午节前,余静鹏专门跑到好友刘声淼家里。那天,刘声淼不在,余静鹏留了句话,“嫂子,搞不好,过完节,我就要进号子。”离开时,余神情黯然。

  5月27日,端午节前一天,余静鹏在农资连锁店,买回一瓶甲胺磷农药。

  5月29日,余静鹏约刘声淼县城见。刘问,说你出了事,是输了钱?还是挪用了公款?“不是钱的问题。他们说我监管不力。”

  “不就是受个处分,有什么了不起?”刘安慰余。

  “不是那么简单。说要开除工作。”

  空了分把钟,余静鹏突然冒出一句,“我想死了算了。”余此前很少向外人表达过绝望,包括他的妻子和3个儿子。

  6月1日前后,从不和儿子谈论工作的余静鹏,分别给远在广东、广西的儿子打电话,父亲跟儿子们开玩笑说,饭碗可能没了。还郑重地交代儿子,结婚时要请谁谁谁,名单罗列了一大堆。

  余静鹏夫妻感情不和,常年两地分居。余最后跟妻子打电话的时候,妻子在江苏,两人没说几句,自此诀别。

  刘声淼当时没把余静鹏轻生的话当真,以为只是玩笑,他当即力劝:你现在是国土所长了,父母都在,两个儿子马上办婚事,正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余静鹏不吭声,吃了一个鸡蛋、一碗饭,走了。

  一个星期后,余静鹏死了。

  土地的底线

  2008年1月15日,余静鹏调任上汤乡。

  余出身农家,老家在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高中毕业加入当地护林队,后来进入武宁县委党校,在罗坪乡法律服务所工作过几年。上世纪90年代初,余首批进入国土系统,先后在多个乡镇国土所工作。

  调任上汤乡后,余从副所长升为所长,尽管上汤乡国土所总共就两个人,余也把这看做一种提拔,“得到局党组领导的信任”。

  上汤乡党委书记是公安系统出身的徐峰,这是个年轻的一把手,比余静鹏早6年到上汤,在当地已经干了两届。当地村民和退休乡镇干部都说,徐峰曾是原武宁县委书记的司机,但徐峰否认,说自己只是曾借调县委工作过。

  乡党委书记对新到任的国土所长印象深刻,初次报到,“余静鹏就抱怨,路太远了,不想干。”在他看来,余的消极心态,为接下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余临终前留下过一份工作笔记,其中简单地记录了他在上汤的工作经历。那是2008年。“大约3月上旬,徐书记不在家,张乡长找我去,意思是我刚来工作,经费有问题,算我拿4000块活动经费,要我到上汤路边田里,放一些农户的用地线。”

  余静鹏提到的“路边田里”,距上汤乡政府1000米。

  2007年,上汤乡开修公路,乡政府以21元/平方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得这些农田,之后再以200~260元/平方米不等的价格卖给建房农户。

  乡党委书记徐峰后来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农民买地款已进乡财政专户,但他说这些地属“建设预留用地”,手续还在申报中。

  “这是基层政府典型的‘以地生财’!未批先建!”武宁县当地国土局一位干部称,不管是什么用地,都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逐级报批,“放线”是报批通过后的最后一道程序,“放线”意味着国土部门允许建房,“但连起码的报批手续都没有办理,是绝对不可能去放线的”。

  上汤乡长张武的“放线”要求,遭到了这个新来的国土所长的拒绝。

  “我说,占用耕地必须搞农用地转用,然后再履行报批手续,再可以圈地。(不报批就放线)这种违规操作是不行的。”

  余静鹏的笔记记载,“在办公室谈了两三天,都没有达到效果。”“然后徐书记找我,要我放线。我说,放不得。他说上面的事他会摆平。我如果有事,乡政府给我工资。最后,要我下午一定去放线。”

  徐峰承认,上汤乡武装部长付军荣、乡长张武以及他本人,曾多次找过余静鹏,主要是要求余静鹏尽快办理这块地的报批手续。

  按余静鹏的记录,不管什么人怎么跟他讲,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去“放线”。在徐峰看来,这可能是余静鹏消极工作的表现,但在余的亲友看来,余就是个“一根筋”的人。

  “他原则性很强!”徐立龙回忆。徐是余静鹏的大舅子,2007年,他打算建新房,要占点耕地,想到妹夫在国土所当副所长,找余帮忙。“话还没说完,他就直摆手,说没办法,”徐立龙说,余静鹏拒绝得很干脆,“上面管得很紧。”

  以前是得罪亲戚,但这次不一样,得罪的可是乡党委的一把手。

  和一把手相处

  上汤位于江西湖北两省交界,因温泉而得名,人口不足7000,离武宁县城70多公里,每天往返只有4趟中巴车。

  尽管当地手机信号已经覆盖到了田间地头,但在当地村民看来,四面环山的上汤乡,仍然“山高皇帝远”。

  因为人少,上汤乡政府在编的公务员只有14人,从乡政府大门出来,不到200米,就是乡便民服务大厅,包括国土所在内的“七站八所”都在这里。

  “大家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个基层政府的运作,就像一个圈子,以乡党委书记为核心,围着转。

  国土所是县国土局的派出机构,受县局和乡党委政府双重管理。虽然服务地方经济也是国土所的工作职能,但当同级党委政府的做法与土地法规相抵触时,因国土所的人、财、物都不归乡政府管,不同的所长就会有不同的做法。

  “这其实很考验一个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一位当地国土部门退休干部说,有的会服从当地党委政府,有的则会向上级国土部门汇报,还有的则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余静鹏显然选择了后者。

  受制于交通,上汤虽有温泉资源,但也鲜有外商前来投资。“人少地多。”这些年,“土地出让金”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书记徐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规定,正常招拍挂手续下,当地出让土地所得,“67.5%返还乡里”。

  去年,上汤乡财政收入是356万元,而在2005年,当地财政只有149.5万元。

  武宁县国土局一位干部介绍,国家的土地政策重点是保护资源,而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重点是开发利用。“立足点、出发点明显不同,要国土部门履行好既保护又开发的双重职能,很难。”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耕地红线 遭打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