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解析执政兴国6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09:53  瞭望

  《瞭望》文章:执政兴国60年

  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独家访谈

  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当中国共产党脱下征衣,以胜利者和领导者的姿态“进京赶考”,一个重大的考验就迎面而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一个重大的考题也如期而至——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种考验,现代政党并不难遇到。但中国共产党所要回答的这道重大考题,却是古今中外的政党都未曾遇见过: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指导,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但是,“共产党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执政为谁?如何执政?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句通俗晓畅、妇孺皆知的口号,即把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执政方法和盘托出——为人民服务。

  这一看似简单的口号,穿越历史时空,昭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有别于古今中外的任何政党,就在于执政目的和方法的高度统一——为人民服务。

  这一重要理念,成为塑造中国共产党党魂的核心基石,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定磐石。

  旧中国一切污泥浊水,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为什么能在短时期内即被荡涤一空?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路线为什么能够引爆中国人民排山倒海般的改革力量?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的福祉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人民如此强烈的共鸣?因为再度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什么能够上升为国家意志?因为回应了人民最深层、最本质、最永恒的关切——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上,写着这样的宣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记载着这样多的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烈: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任长霞……

  一部新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探索为人民服务规律、更新为人民服务方法的历史。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甚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失误的惨重教训。但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变。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告诫全党,宗旨和途径、动机和手段必须统一。什么时候为人民服务的规律把握住了,方式正确了,我们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新中国的建设就会一日千里。什么时候规律违背了,方式错误了,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把握规律,勇于创新,是现代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二法门。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新命题,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如何探索和把握为人民服务的规律,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与途径的创新。

  这是现实和未来摆在7400万党员面前的共同考题。□

  (文/杨桃源)

  《瞭望》文章:本刊专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

  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变,由“破坏一个旧世界”转变为“建设一个新世界”。正是在这种历史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执政兴国的探索之路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而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的重任,走上了执政兴国的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政治上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和政体;军事上要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经济上要收拾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改善人民生活;对外关系上要对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包围和封锁,实现开国外交,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苦大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是怎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在执政兴国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思考和实践?

  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唐洲雁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和研究,曾参加编辑《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著作和参与撰写《毛泽东年谱》等著作。

  唐洲雁分析说,60年前新政权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二是能否带领人民群众巩固新政权、建设新政权,学会管理国家的新本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执政兴国这个时代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迎来了伟大的开端。”

  探索一:不断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此前,毛泽东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变为全国执政的党后容易出现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及时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提醒全党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进攻,认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一场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展开了。这次运动主要针对革命胜利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至1954年春结束。

  “这次整风整党运动,与当时的‘三反’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败分子。”唐洲雁介绍说,“通过这次整风整党运动,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纯洁了队伍,改善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对党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起了重大作用。”

  随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在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深刻指出:骄傲自满情绪在我们党内确实是存在着的,在有些同志的身上这种情绪还是严重的,不克服这种情绪,就会妨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任务的完成。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内监督和检查工作。

  1956年9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此后,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提醒全党,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后来,他还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打掉官风,破除官气。

  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中央认为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不久,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希望通过整风,达到这样的目标: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唐洲雁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进行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努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

  探索二:党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变,需要带领全国人民从“破坏一个旧世界”转变为“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重要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

  工作重心的转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保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毛泽东也感到任务的艰巨。1949年6月,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我们自己不懂的东西。

  毛泽东希望全党同志都能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在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他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适合这种新的情况钻进去,成为内行,这是我们的任务。

  在1956年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力量的思想。他认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谈及此,唐洲雁说,“毛泽东始终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党要更加团结,在人民中间更好地起核心的作用。这一思想,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执政兴国关键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对于过去长期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因此,在八大上,毛泽东特别向全党提出要善于学习的问题,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必须善于学习。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总结新经验。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央委员会,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将来要成为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里面应该有许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唐洲雁认为,毛泽东关于全党都要善于学习的号召,是站在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了能够成为执政兴国的坚强领导核心,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强调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因此,他要求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做到又红双专。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历程,唐洲雁认为,可以得出一条主要经验,就是毛泽东始终注意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建设,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执政和兴国两项重要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党的领导本领,通过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执政兴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探索三: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真正做到执政兴国,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回顾1949年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这段历史,唐洲雁认为,这7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956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要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又要求全党要进行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他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为了实现第二次结合,毛泽东亲自做调查研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样的重要著作。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两篇著作贯穿了一个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唐洲雁分析指出,正是在这些重要著作的指导下,我们党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逐步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主导,正确处理工农轻重比例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等这样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总结了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从我们全党来说,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非常不够,应当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

  “正是在不懈的探索中,我们党逐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终于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唐洲雁告诉本刊记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7年中,尽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种种艰难和曲折,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艰苦奋斗中,不断克服困难,仍然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经济建设成就,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正如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建国 6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