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奠定复兴之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09:53  瞭望

  《瞭望》文章:本刊专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边彦军

  奠定复兴之基

  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历史基础。这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了宝贵经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在中国的户口册上,有一批叫‘建国’、‘建中’、‘建华’的名字,当时爹妈给起这样的名字,都是很时髦、新潮的,这批人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现在也是60岁的人了。”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边彦军的办公室里,这位参加编辑《毛泽东文集》和《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有着20多年丰富研究经验的研究者充满感情地谈起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那年的6月30日,毛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写的,其中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也有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现在再看这篇文字,仍显得很亲切。因为转瞬间,新中国走过了60年。”

  这60年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7年。在边彦军看来,当前,我们在梳理和盘点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时,也应看到这正是在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为代表的第一代老革命家们领导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前进的。

  边彦军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告诉本刊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谈到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时,用三个“永远铭记”回顾和概括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创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其中第一个“永远铭记”强调:“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在第二个“永远铭记”中也提到“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应该说,十七大报告中概括的“永远铭记”科学阐明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奠基、开创到继承、发展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它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基础。这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了宝贵经验。

  “回顾新中国走过的60年历史,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这批世纪伟人。原因何在?除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为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贡献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期,在政治上,新解放区的人民政权陆续建立。在领导层,以共产党员为主体,包括相当数量的各方面爱国人士。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真正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最基层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政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从而确立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立了我们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总之,这个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指明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这样一来,加上原来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建立起来。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本来就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它们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

  贡献二: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

  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27年间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也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正是后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源头。

  如,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历次土地改革运动中进行得最顺利、搞得最好的一次。它彻底结束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如,1956年这一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载入党的史册,同时又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

  1956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报告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根本思想。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一方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提出来的。“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报告强调今后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第四、五两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再如,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贡献三:建立起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框架

  经过前27年的建设,中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站立起来,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布局。

  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接下来的195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进行得最好的年份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这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而在1956~1966年,即从八大一次会议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这十年,虽然在前进中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国民经济调整中退到最低点的1962年为基期,在1963年到1965年的三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9%。以1957年为基期,在1958年到1965年的八年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938亿元,建成大中型项目531个。

  工业的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还有一批大中型钢铁基地也陆续在各地建成,战略大后方的攀枝花钢铁基地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设的。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支援农业的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工业地区布局和门类结构有了改善。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10年间新修铁路近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同时,科学技术也成绩显著。1956年制定的12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中的许多具体要求均已达到,1963年提前制定了新的十年(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1年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一辉煌成就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贡献四: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边彦军认为,尽管曾出现过十年“文革”的灾难,但现在来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是正确和高明的。“我国边疆地区大多居住着不少少数民族,如果没有正确民族政策,那么,边疆就可能不稳定,搞改革开放,搞和谐社会建设都是不可能的。这个功劳,不用商量,要记在老一代革命家身上”,边彦军分析说,从新中国建国开始,我们党就成功地争取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就是说,“不是搞清一色,而是民族团结、民族联合,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贡献五:应对处理了多次国内外突发事件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伟大政治家的能力和气魄,高明地、正确地应对和处理了突如其来的多次国际国内危机和突发事件,显示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

  比如,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场我们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打乱了我国国内的原有部署,直到今天其影响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审时度势,冷静应对,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再如,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对党内发生高饶事件和国际发生中苏论战和两国的交恶是有影响的,再下来是1958年的台海危机,金门炮战。还有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文革”当中的珍珠岛事件,等等。

  而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现了他们的能力和气魄,显示了高超的政治艺术。直到今天,人们在回顾这些过程的时候,还会心悦诚服地佩服他们。边彦军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贡献概括为三条:一是,大气魄、大视角,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二是,以我为主,牢牢抓住主动权,处理外交如烹小鲜,不让你料到,又为我所用;三是,不拿原则作交易,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即核心利益。

  中国的问题仍要靠自己解决

  在边彦军看来,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诸多贡献中,进一步梳理后最重要的是两条:

  一是,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今天这已发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与时俱进、时代发展的结果,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国情下,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身家性命”。坚持社会主义,就有一个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可能有多种理解、多种解释。边彦军认为,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就是邓小平说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四个字,包含有两个词,一是“共同”,指人民的大多数,这大多数人怎样?引出第二个词“富裕”,强调的是富裕而不是贫困,即中国绝大多数人要实现共同富裕,无论“三个代表”,还是“和谐社会建设”,其根本主旨都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要坚持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始终将其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学’,作为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党的世界观、价值观,并用于指导执政理念,政策方针,以及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边彦军分析说,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形形色色的理论、主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比如,西方的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等等,花样翻新。“但是,拿这些东西来治理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能管用吗?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是‘真的不能’。而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学、新儒学同样也难当大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其救不了中国,也不能指望它能复兴中国”,边彦军这样说。

  值得关注的是,每逢党的重大会议,总会冒出一些似乎是新潮的主张,试图把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往一旁扭。而且,这些主张往往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但历史终究会证明,靠外人,靠旁人,靠死人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我们自己。边彦军指出:“这是经过近百年的摸索,经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是靠此凝聚起来的,面对未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还是要靠此来强根固本。”□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建国 6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