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透明度高 美国媒体没有完全一边倒
本报驻美记者 杨丽明 发自华盛顿
新疆乌鲁木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不过,与去年“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不同的是,由于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发布信息透明度较高,美国媒体此次没有完全一边倒地进行负面渲染,报道相对客观、平衡。
大多援引新华社报道
事件发生后不久,美联社就进行了跟踪报道,并不断更新消息。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就都在头版刊登了大篇幅报道,称“中国西部省份新疆发生暴力冲突”。
这些媒体均援引“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称,新疆的暴力事件已造成15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纽约时报》报道说,“通过中国国家电视台的画面,可看到示威者袭击市民,并对倒地的市民拳脚相加,以及乌鲁木齐市被砸烂和烧毁的商店,还有被烧车辆的残骸。”
《华尔街日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警察已经逮捕了1434名犯罪嫌疑人,并已对嫌疑人展开调查。
美国《时代周刊》则指出对这次新疆暴力事件,中国媒体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应对措施。在事件发生24小时内,中国媒体便将事实及时呈现,真正吸取了西藏“3·14事件”中被动报道的教训,也从四川地震的开放式报道中收获了很多经验。正是因为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及时、主动报道,从而引发了各国人民的同情。《时代周刊》还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几个月前曾要求,中国主流媒体对负面新闻也要及时报道,在掌握事态发展的同时也要呈现事实。中国媒体在这次事件报道中也是按此要求去做的。另外,外国媒体在这次事件中也被允许进入乌鲁木齐地区,目睹当地被破坏的情况。
美联社在介绍新疆的重要性时称,维吾尔族人聚居的新疆自治区,面积足足是美国本土(除阿拉斯加外)第一大州得克萨斯的3倍,并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国家比邻。
“对中国政府的一次考验”
许多西方媒体都认为,如何处理“7·5”事件,是对中国政府的一次考验。
《华尔街日报》认为,由于中国目前的世界地位日益重要,被关注程度不断增加。中国政符如何处理这场危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会产生重要反应。
该报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处理方式过于强硬,会招致国际舆论的谴责;但如果处理不到位,又会引起反弹,从而使中国长期以来保持新疆地区稳定的努力付之东流。
不少媒体认为,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对中国而言“确实不是易事”。《华尔街日报》在另一篇报道中也对比了美国政治家们的窘境。该报道指出,目前对一些维吾尔人的处理,也成为了美国的“政治心病”。这些维吾尔人就是目前还关押在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的恐怖主义嫌疑人。美国当局不放心把这些人遣返中国,但又不愿收留这些囚犯,只好到处寻找这些人的“推销地”。
(::实习生赵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德国有媒体片面报道
本报驻德特约记者 叶青 发自汉堡
7月6日晚,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遭到“东突”分子的袭击。“东突”分子用自制的燃烧瓶、石块向领馆建筑投掷,引燃了悬挂的国旗,临街玻璃也被石块打碎。同时还有“东突”分子试图用雨伞袭击在慕尼黑街头的中国人,被警察及时制止,所幸没人受伤。德国《明镜》周刊、《莱茵邮报》等均对此进行了报道。
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犯罪事件发生后,德国媒体悉数开动,对此事件的过程和背景进行高密度报道。
德国《世界报》报道说,总理默克尔对新疆发生的骚乱高度关注,并表示要在G8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此问题展开会谈。《明镜》对“7·5”事件的报道,立场偏向“疆独”分子,片面指责中国政府,别有用心地说什么新疆对北京拥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德国《明星》新闻周刊则歪曲事实,挑拨民族关系。
德国《莱茵邮报》还以《让北京畏惧的女人》为题,对“疆独”分子热比娅进行了倾向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