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密,向“山德士上校”学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12:01  新民周刊

  保密,向“山德士上校”学习

  外国企业可以与国企的关键人物或是政府部经济部门的要员建立某种长期关系,“以华制华”。可以说,中国人的人情观念为国外情报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撰稿·任蕙兰(记者)

  许多企业在经济安全方面似乎漫不经心,难道一定要吃了大亏才会警醒?为此,《新民周刊》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

  《新民周刊》:中国在经济安全方面的软肋在哪里?

  江涌:中国在经济安全方面的意识很薄弱。在企业层面,国外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其作用有二:一是收集别人的情报,二是保护自己的情报不被窃取。我国国有企业往往没有相应的情报机制,既无力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没有意识保护自己的行业机密。

  世界500强企业为保护自己的核心机密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以肯德基为例,对配方所采取的保密措施简直夸张得无法形容,去年肯德基的秘方搬家,出动了大批在职警员和私人保镖,由一辆装甲车将小纸片运送到一个秘密地点。正因如此,山德士上校当年创制的秘方至今仍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反观中国的景泰蓝工艺配方被日本间谍以参观工厂为名窃取,让人不得不唏嘘。

  中国商业保密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还有政府层面的原因,一些经济管理部门相当抵制“经济安全”这个概念。某些官员甚至公开表示,“经济安全”的概念应当慎用,全球化背景下,过分强调经济安全会给对外经济交往制造壁垒。而在传统观念中,国家机密的范畴仅限于政治,军事等领域,对商业机密的重视也远远不够。

  《新民周刊》: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中国的人脉关系是否会为国外情报工作者提供便利?

  江涌:这是我国经济安全的一大隐忧。重视人情关系在中国是相当突出的一个现象。以近邻俄罗斯为例,在那里花钱办事也是一项潜规则,中国商人在俄通关多少需要上下打点一下,但俄罗斯人很有意思,这次交了钱,下回同一个人同一件事还得交钱,这叫“一码归一码”。而中国人不是,一回生二回熟,外国企业可以与中国国企的关键人物或是政府经济部门的要员建立某种长期关系,“以华制华”。可以说,中国人的人情观念为国外情报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新民周刊》:“力拓案”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警示,这是不是一个提高公众意识,建立长期有效的商业保密机制的契机?

  江涌:建立机制首先要改变意识,一些政府经济部门官员过分拥抱国际化,一时要扭转他们的价值观很难。各个利益群体都有自身的利弊权衡,对过分强调经济安全因而走向经济管制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找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开放之间的平衡点。

  《新民周刊》:商业间谍案频发是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开放,国力增长的必经阶段?

  江涌:这并不尽然。以美国为例,它的经济开放程度很高,但经济安全形势良好,关键在于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机密保护机制,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同时,美国在保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方面的法制比较完善,中间“人情”能活动的空间很小。在处理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案件时,有法可依,便能从容应对别国施加的外交压力。

  《新民周刊》:您预计“力拓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江涌:“力拓案”对国家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的不只是相关企业,更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造成损害,因此我认为在“力拓案”的处理上,政府绝不会手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间谍 力拓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