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个游泳跳水队员参加全国巡演宣传体育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8日09:32  新世纪周刊

  以毛主席的名义表演

  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游泳跳水队员,在1970年的夏天,一起干了件异常热闹的事

  柳西溪

  毛泽东喜欢游泳,曾44次畅游长江。在他的影响下,游泳成了一件国家大事。从1970年开始,国家游泳队和跳水队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到中国各地表演游泳和跳水。这一年,陈运鹏、史惠国和钟少珍在毛泽东的家乡湖南相聚,共同承担起宣传“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任务。

  陈运鹏

  1935年出生,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

  陈运鹏年轻时穿着讲究,很好玩,尤其喜欢跳舞,总是一副不服输的模样。

  他是中国游泳跳水队的第一批选手,1953年,18岁的他被选派到匈牙利。“当时训练强度很大,我没有能顶住。”陈运鹏回忆,“回来之后,我跟着自己的教练,100米蝶泳也是世界前25强的水平。”

  在运动员时期,陈运鹏就有些“另类”,当时只有他会穿着运动鞋在水中训练。1965年,陈运鹏成为国家游泳队的一名教练。

  1970年的某一天,陈运鹏接到上级的命令,随队伍去全国各地巡演。负责人在下达任务时对他说“这是政治任务,务必要完成。”

  后来他才知道,作为工农兵选派的代表,他们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巡演。

  陈运鹏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时代。“我们先后到过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每到一地,都下到厂矿企业或公社等最基层单位。没有正规的游泳池,就是在大河、江里、水塘里,主要是进行四种泳姿的表演,此外还有潜泳、打水球和跳水的表演。”

  陈运鹏说自己是第一批留学匈牙利的成员之一,还是教练,很多表演他都充当主力,“50米的潜泳主要是我和戚烈云。当时河里的水很浑浊,老是看不到,有时候潜到了40米可能碰到墙,观众会哄堂大笑。”

  “还有一些表演还要‘克服困难’,把自己的手和脚绑起来游泳。”陈运鹏非常喜欢那个时代,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多少也推动了后来游泳的普及。“回京后,周恩来、陈毅和贺龙经常到训练馆来,而且是说来就来。他们会坐在门槛上吃西瓜,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去吃饭。”在当时,高层领导都喜欢游泳,邓小平喜欢夏天到海滨游泳,叶剑英和粟裕更是泳坛高手。

  这次巡演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闪光的时刻。此后,中国游泳队在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上全军覆没,陈运鹏深受打击。从此,他开始琢磨中国游泳队的技术革新,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并提出了著名的“短板理论”。陈运鹏对每名运动员的强项和弱项了如指掌,培养出上世纪90年代风光无限的“五朵金花”。

  现在,陈运鹏和妻子在北京上海两地来回跑,对中国游泳,他一直还在关注,他的“陈运鹏视点”还有很多忠实观众。

  他不太会做家务,也没有要孩子,或者,有一项一辈子都不会厌倦的事业,其他的缺憾都可以忽略不计。

  史惠国

  1948年出生,上海跳水队领队

  史惠国最后一次比赛是在1965年,当时,他参加的是男子甲组比赛,赢了男子3米板的比赛。刚刚冒头的史惠国遇到“文化大革命”,再次踏上跳板,已经是5年后。

  史惠国说自己被选入国家队是有点糊里糊涂的意思:“当时国家队成立跳水队,他们可能以为我是国家队的,理所当然地向我发出了邀请。”

  1970年,中国跳水队国家队成立,被选进去的第一批人就包括杜度、詹京华、钟少珍和史惠国。当时,他已经22岁,而且以前的技术也忘得差不多了,“但估计他们可能已经没的选择,于是我就来到国家队,来到北京。”

  把关系从上海转到北京后,史惠国算是比较闲,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报告,背语录,游行。直到有一天,有人通知他去宣传毛泽东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

  国家跳水队先走,几天后史惠国跟着到了长沙。在那里,他见到陈运鹏。接待条件都是高规格的,人们把最好的宾馆和旅馆给了他们。群众拿着毛主席语录热烈欢迎毛主席派来的人,“我们也拿出毛主席语录,挥手。”

  到了毛主席的家乡,史惠国和陈运鹏的表演更卖力:当时湖南游泳池很少,大多是在池塘里。晚上要用烟火,手里拿着烟火,脚里也拿着烟火。一般开始是集体表演,拉烟火,十米的地方,运动员在脚上绑着7米大的标语。一人拿一个标语,共17个人,摆成对联的造型:旁边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中间横批是“毛主席万岁”。“然后是湖边的集体跳水,3米跳板的单个人表演,10米的单个人表演,最后总是以5米的集体跳水结束。”

  在这次巡演中,他们尝试过各种条件的地方,有室内游泳池,有室外游泳池,有池塘,有水沟,也有江河,更有大海。“我们要克服不同的自然灾害,在人山人海中进行表演。”史惠国说感觉自己和同伴当时就像是播种机,不断表演,跳水因此也会有了发展。

  1974年的德黑兰亚运会史惠国没有参加,因为在前一年的选拔赛中他只获得第三,顶替他的李孔政获得了冠军。一年后,他成为国家队教练。

  史惠国后来回到上海,先后出任上海队总教练和领队,现在他被提起,大多是因为跳水名将吴敏霞和火亮。2009年的全运会后,他已年过60,可以安心退休。

  钟少珍

  生于1948年,国家跳水队功勋教练

  出生于8月1日的钟少珍是典型的共和国同龄人:低调、朴实、木纳,永远只穿着两三套单位发的李宁运动服,住在运动员南公寓不足7平米的宿舍。

  有次奥运会直播,郭晶晶的比赛过程中,电视机的特写镜头竟然对准吴敏霞的主管教练刘恒林。记者有产生这样的错觉并不奇怪,跳水馆的管理员还经常把她错认作队医或队员的家属。

  一次国家跳水队聚会,有事来迟打车匆匆赶到的钟少珍在门口被保安拦下,理由是“这是奥运冠军的场合,要签名等下次。”

  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中国跳水队培养出奥运冠军最多的教练,从熊倪、高明到如今的郭晶晶。更少人知道,她本身就是中国第一代跳水队员。

  1970年,时任海军跳水队队员的她,和队友杜度、詹京华等随同领队王发成来到北京。那时候海军跳水队归总政管,但编制在体委。

  看着国家游泳队办得红火,跳水队几个领导决定也组建国家队,钟少珍因此从地方选手,变成国家队的一员。后来,这个组还补充了上海队的史惠国、江苏队的金海泉和北京队的杜召。

  队伍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训练,而是和中国游泳队一起到地方去巡演。巡演有学名,叫为工农兵表演。作为唯一的女队员,钟少珍总是出现在压轴戏中。

  辉煌的巡演并没有改变跳水队的现状,当时的中国跳水队没有训练场地,更没有比赛机会。跳水队借用游泳队的场地,有1米板、3米板、5米台和7米台,水深只有4米。国家游泳队做了一个水线,跳水队练习1米板,就不能练3米板。如果想练习3米板,必须征求游泳队的许可,把水线拿掉。而7米台,则干脆是游泳队不练了,跳水队才能使用。到陆上训练,当时游泳馆和国家篮球馆中间有一块空地,跳水队在那里装一个陆上的架子,一个坑,几个垫子,一个跳板,一个网,就是训练场。钟少珍说“当时跳水队的两块板还是从上海借的,写了借条。”

  偶尔,她们也会到北京陶然亭室外馆练,那里水深,一般人不敢去。到了冬天,她们就转战到湖南长沙,“一去就两三个月,招待所十几个人一个房间。吃也不习惯。但当时也没感到什么。”这种打游击的状况到了1974年才有所改观。

  钟少珍来自跳水强省广东,对她技艺触动最大的是电影《女跳水队员》(拍摄于1964年),影片以1953年中国新兴力量运动会亚军黄秀尼和郑观之为原型,主演基本都是从专业跳水运动员里选出来的。主人公陈晓红攻克难度动作5311为钟少珍打开一扇窗。“当时我们学他们的每个招式,包括怎么入水。”

  中国游泳协会1958年退出国际游联以后,国际游联严禁协会国的游泳选手同中国运动员有任何比赛交流。文革期间,中国运动员更没有任何途径和其他国家的选手交往。当时敢同中国跳水队交往的只有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也不是国际游联的会员,不怕国际游联的处罚。70年代后,著名的“乒乓外交”并没有连带着为中国游泳和跳水也打开一扇门。1973年,根据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一个美国游泳队到中国访问比赛,回去后收到两份函件,一份是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祝贺信:“感谢您对美中友谊作出的贡献。”另一份是美国游泳协会的通知:“你违反了国际游联的规定,被开除出美国泳协。”

  就在这种时候,中国跳水队参加了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我们坐船十几天到了那边。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游联的成员,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参加比赛,心里很忐忑。”后来国际游联的官员观看了中国跳水队的训练后,临时决定让中国队参赛。

  无心插柳的钟少珍和队友包揽了跳水的全部四块金牌。钟少珍第一次见识国际综合运动会时已是26岁“高龄”,当时她的动作难度系数超不过3.0。但历史就是这样被改写和记录下来:钟少珍,女子3米板和10米跳台冠军,中国第一位亚运会冠军。“当我夺冠后,几个女记者激动得都哭了,一些当地华人也都情难自制。我们,终于冲出亚洲了。”

  1978年肘关节骨折脱落后,钟少珍以30岁高龄退役。此后她的职业生涯仍然风雨不断,先当国家队教练,作为助手协助总教练徐益明培养出了高敏、熊倪和许艳梅等奥运冠军,随后被贬到地方。再次出现在国家队,已经是1998年,郭晶晶成为她的学生。

  教出那么多重量级的跳水明星,她至今仍住在天坛公寓不足7平米的小屋。“我也不是高风亮节,主要是习惯了。”她的床很凌乱,放着《知音》。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