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乒乓外交: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15:04  国际先驱导报
乒乓外交: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1971年4月12日下午,首访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长城,并合影留念。本报资料图

乒乓外交: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人民日报》1972年对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报道。来源:新华网

乒乓外交: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来源:千龙网

  【1971年4月】

  乒乓外交:毛主席吃过安眠药后的决策

  本报记者 杨梅菊 发自北京

  因为一只小小的银球,历史在1971年的春天,拐了个弯

  对于中美外交来说,1971年的4月尤其值得铭记。从4月4日,两国乒乓球队员庄则栋与科恩的一次偶然握手,到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作为新中国首批访华美国人出现在北京,仅仅6天的时间,两个国家完成的不仅仅是普通的访问,而是外交寒冬中的一次艰难启航,也是僵硬关系中的一次破冰。

  如今,曾经意气风发的亲历者都已老去,庄则栋虽然退休,但依然保持着对乒乓球的热爱;美国队员科伦·科恩已离开人世,但首访中国成其一生最闪光的经历;连当年美国队中最小的姑娘朱迪也已经满头华发……

  因为一只小小的银球,历史在1971年的春天,拐了个弯。

  “和谁握手,也不能和美国人握手”

  2009年6月,一个有雨的下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见到59岁的梁戈亮。他身着短裤、运动鞋,从楼上的乒乓训练室走下来,显然刚刚运动过。“一会儿有个学生来训练,我先热热身。”他笑呵呵地说。在中国乒乓球史上,梁戈亮一再创造过奇迹,而他的起步,恰好开始于当年的“乒乓外交”。

  1971年的中国外交仍受文革的冲击,然而中苏关系恶化和越南战争成为中美两国关系调整的一次契机。3月28日到4月7日,第31届乒乓球世锦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周恩来决定,在连续错过两次世锦赛后,中国乒乓球必须要出去“做点事情”,这是文革期间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世界大赛。

  那年,梁戈亮仅仅21岁,名古屋之行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除了比赛,中国队还担任着另一个任务:邀请一些国家乒乓球队到中国,联络感情。当时的名单里,没有美国乒乓球队。

  4月4日,距离比赛场地约有1.5公里的训练馆里,中国队与同样在这里训练的美国队员科伦·科恩第一次打了照面。在梁戈亮的记忆里,这个7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桀骜不驯的外表格外引人注目。科恩甚至找梁戈亮对打了一会,“对打了几十个回合,我都没敢和科恩说话,出门前都说好了的,不准和美国运动员接触,邀请谁也不邀请美国,和谁握手也不能和美国人握手……”

  “中美同乘一车!”

  从藤久观光旅店到比赛馆,仅有15分钟车程。这天下午,庄则栋一行坐上开往比赛馆的车,“车刚要开,只见一个人影‘噌’窜上来。大家定睛一看,好家伙,长发披肩,背上还偌大一个‘USA’。”车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谁也没有招呼科恩坐下。科恩显然也被吓到了,他站在门口,一动也不动。

  坐在后排的庄则栋不动声色,内心却兵戎相见,“我不是不知道队里的规定,出门前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不包括美国队,可是人家都上了你的车了,中国这个礼仪之邦还要板着脸?”等到庄则栋打定主意站起身朝科恩走去时,10分钟已经过去了。

  “有人在后面叫,小庄,别,别,别……”许多年过去了,庄则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句话其实意味深长,总结出来就是,别去,别惹事,别理他。

  庄则栋还是来到科恩身边,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送你一件礼物吧……”那是一面一尺多长的杭州织锦,织锦上是黄山风景图,奇峰奇树,烟云缭绕。

  从迷上乒乓球,科恩就知道庄则栋了,面对自己的偶像,他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才19岁啊,脸上都乐开花咯。”庄则栋说到这里,也忍俊不禁。

  车停了。守在体育馆门口的记者都愣住了:中国队专车上竟然下来一个美国人,手里还拿着中国的织锦!

  “中美同乘一车!”第二天,大幅照片和报道便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

  从1971年到2009年,38年过去了。提起那段往事,说到激动处的庄则栋微闭起眼睛,如果不是他自己说起,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个笑起来中气十足的老人其实现已重病在身,那改变中美历史的几天,仍是他最美的记忆。

  “我想去中国”

  4月6日晚上,领队找到了庄则栋。指着报纸说:“你闯祸了。”

  但庄则栋却心里有底:“我球打得好,领导也不真批评。”后来,领队说,“小庄,你看这样好不好,政治的事我们来处理,你安心打球。”

  可是,科恩却主动找上门来。

  他带着那幅织锦逢人就说:“这是冠军庄则栋送给我的。”第二天,这个毛头小子肩背挎包出现在赛场边。“一见面,不由分说热情地抱住我。”庄则栋面带笑容回忆起科恩有些“鲁莽”的举动。

  面对围拢过来的摄像机和话筒,科恩大声说:“我也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他把花了好几个小时挑的印有“let it be(顺其自然)”字样的运动衣递了过去,庄则栋笑着收下。

  “你是不是特别想去中国?”记者们一迭声地追问科恩。

  “当然想去。”科恩的回答十分干脆。

  中南海的决策

  4月6日晚上,美国领队就找到中国队驻地,提出比赛结束后,希望到中国去。

  美国领队的访华要求很快得到国内回复:暂时不邀请美国队访华。

  几个小时后,比赛闭幕,美国队将乘飞机回国,毛泽东却罕见地改变了主意。

  直到2003年,曾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张玉凤才当面向庄则栋揭开当时决策的内幕。

  深夜,吃完安眠药的毛泽东仰躺在椅子上,翻阅着最近两天的《参考资料》。翻到第78页,毛泽东突然叫了一句:“我的庄爷爷!”——那是一则关于庄则栋与科恩来往的外电。

  随后,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庄则栋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吃过安眠药后说的话仍然算数,在毛泽东的决策史上,这是少有的。

  几个小时后,地球另一端的华盛顿,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到了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刻请来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他们得出结论:北京的邀请,是充满含义的微妙示意。尼克松立即指示美国乒乓球队接受邀请,前往中国。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与一小批美国记者来到北京,15岁的美国小姑娘朱迪·霍夫罗斯特就在其中。那时,父亲交上900美元保证金,使她以替补身份获得世乒赛参赛机会时,这位棕发蓝眼睛的小姑娘不知道,她会成为最早访问新中国的美国人之一。

  在短暂逗留中国期间,这群年轻人爬上了中国的长城,辗转数个城市为中国人打了数场表演赛。随着美国乒乓球队的历史性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两国和解取得历史性突破。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而“乒乓外交”作为专有名词,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