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产中介收入和投资客一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10:17  南都周刊

  原先的情况可不是这样。这三位此前都是业绩出色的置业顾问。尤其在楼市火热的2009年,三个20多岁的年轻人当年业绩都达到了30万元以上。按照35%-45%的业绩提成,他们的年收入超过10万。在白领月薪不过一两千元的长沙,这不能不叫人羡慕。

  他们的收入是和长沙的投资客一起成长起来的。

  在长沙话里,炒房客被称为“蓝子”。这些“蓝子”们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长沙本地投资客,尤以公务员居多;第二种是来自省内的投资客;第三种则是来自温州等地的外省炒家。前两种炒家喜欢便宜的二手房,常常是自住投资兼顾;资金雄厚的外省客则偏爱期房,纯投资。“特别是温州人,专门选比较高档的新楼盘,整栋整栋地买。”谢鹏说。

  在长沙体量最大的楼盘湘江世纪城,新环境就一口气开了五家门店,专门接待来放盘的投资者。而长沙的房价也从2005年的1000-2000元/平方米开始,节节高升。谢鹏说,2009年年初长沙住宅均价3000多元,一年时间狂飙1000多元,“现在长沙二环以内已经找不到2000多元的房子了”。

  松桂园旗舰店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业的。2010年初,正是前几年低价进入的投资客们出货的时候,谁曾想开门才一周,就被政策调控的大棒闷声砸下。如今,长沙的调控细则依旧未出,投资客从一线城市转战二线的预期也还是水中之月,唯一能抓住的只有自住客了。

  “现在就跟2008年一样,整个市场按兵不动。”谢鹏说,“这两天也有来看房的,都是刚性需求的客户,而且很犹豫,看完房子就说会跌。”

  谢鹏说这话的时候,另一位店长李平正百无聊赖地窝在里间的会议室。抽了两根烟后,他趴在玻璃桌上睡着了。过了一会儿,第三位店长李琪也进了会议室,他今天下午的主要任务是促成5月份松桂园店的第二个售单顺利成交。

  这也是谢武广来这里的原因。这套60平米的房子总价不过20多万,买房者是一对因拆迁要换房的夫妇,如果在平时,他是不乐意做这种生意的。“投资客比较好说话,自住的客户很麻烦,为了三四百元也要扯很久。”

  果然,一开场,在拆迁办工作的夫妻俩就丢出一句:“大集团都降价了,而且这两个月楼盘供应量很大,七月份二手房肯定会跌!”

  “那都是虚的,提高单价再打折,吸引客户去看房。”谢武广立马提高声调,试图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的压价企图。“你们搞拆迁的应该知道,今年八九月份很多去年拆迁户的货币补贴到期,到时候大家扎堆买房,二手房肯定要涨的!”

  “29万的价格太高了,4800-4900元/平米我们现在可以买到新房了。”夫妇俩不甘示弱。

  “你说的新房是什么位置?这套房子可是市中心的,能比吗!”谢武广见招拆招。

  双方你来我往,磨了足足近两个小时。但这对夫妇死守着26万的价码,还要求包含所有交易税费和手续费。这样一来,净房价只有24万左右,和房东的底价27.5万差了3万多。

  谢武广一挥手,把李琪和接单的置业顾问叫出会议室,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怎么回事!26万不是净房价吗?来之前都不问清楚?这怎么谈,难道要赔本做生意?”

  骂归骂,房东已经在来门店的路上,谢武广也只好硬着头皮,期望房东肯退一步。

  房东是一个长沙本地的“蓝子”,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又是两个小时的谈判,买家中途离场去看了另一套房,感到压力的房东则坚持不要买家的8万元货币补贴。因为之前就有买家住进去了,但财政拨付的货币补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

  下午五点半,精疲力竭的三方把价格谈到了26.3万,但货币补贴的问题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没办法,有心无力,尽力了。”从会议室出来,谢武广无奈地苦笑,声音有些嘶哑。

  听来的好消息

  在谢武广他们谈判的时候,会议室外是另一番景象。

  谢鹏和李平坐在电脑前,在房产网站上发布着房源信息。门店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新来的置业顾问。整个门店安静而冷清,不时可以听见会议室传出的激烈争辩声。

  通向会议室的走道旁,雪白的墙上贴满了置业顾问们制定的当月业绩目标。在署名刘翠的那张白纸上写着:“五月份业绩目标三万元,平均每周完成八千业绩。达标后买一台数码相机奖励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主推盘。想到就行动!加油!决不轻易言败!”

  这是一个不低的目标,如果真能做到这个业绩,置业顾问可以获得公司提供的张家界旅游奖励。尽管这些天她总是勤快地出去看房和了解商圈,但从另一面墙上的业绩完成图上可以看到,半个月来她还没有开单。

  比起五一广场的门店,这里的人手少了一半。但最困扰店长们的,还是“老手”只有区区三个,剩下的初来乍到,遇上流年不利,“老手”自己都顾不过来,更不用说带新人了。

  陈焕勇就是这样一个还找不着北的新人。这位湖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曾经在杭州做过电话销售,刚来上班才两天。无事可做的他,不敢学旁边的人那样玩游戏,只好呆坐在电脑前,无聊地点开一个又一个网页。

  “我现在心态已经很平和了,租单再小也是钱嘛。”刚接待了一位客户咨询的马晶调侃道。他同样还没开单,好在手头还有一个写字楼的潜在租客,过两天就会来看房。只不过,要完成墙面那张白纸上12000元的业绩目标,看起来比较渺茫了。这个23岁的长沙小伙子多少感觉到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而在上海的小高,也开始有些茫然起来。“老员工都劝我歇一段。听说中原地产已经轮休了。”“隐开工”成了小高不少同事的策略。他们每天早上一进店,就抢先占了后排的位置;待到下午暑气氤氲,便伏在长条桌上。从橱窗里望进来,除了一台台电脑,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头。

  “要是去年毕业的时候就入行,现在估计房子都买了。”脑经活络的马晶谈起公司里去年暴富的那些前辈就憧憬不已,“最牛逼的一个,6个月做了一个600多万的门面,直接提为区域经理了。”

  已经是区域经理的谢武广却没什么心情感怀过往的繁华。晚上六点半,他回到五一广场店,召开每晚的例会。会上,他向这些揣着致富梦想的年轻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这是他从买房夫妇那听来的:“6月20日黄兴北路拆迁动工,大家6月初就去贴海报找客户,拆迁户肯定要买房,我们要提前动手。”

  风吹草低见楼价

  文_穆思

  “面粉-面包”法则

  精准度:★★★★☆

  面包比面粉贵是常态,面粉比面包贵是变态。

  但是这个法则在房地产投资中十分受用,因为做地产生意类似于期货,从拿地皮(即面粉)到开发出住宅单位(即面包),最短也要耗费两年左右时间。如果地产商对后市看空,就不会频繁出现“地王”。

  据香港信报专栏作家曹仁超回忆,这个形象的比喻最早是出自已故的新鸿基地产主席郭得胜。那时是1985年,香港地价突然高涨起来,第二年甚至出现了地价加建筑成本,居然比楼价贵、三十年不遇的怪现象。

  郭得胜当时指出:“今年买的土地,三年后才建成可供出售物业,到时如楼价涨得厉害,便不嫌今天地价贵了。地产商看好后市,便不惜高价买地,自然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表面上不合理的事,其实是合理的。”

  国内的第一波地产潮大约始于2004年,先是出现地价高过楼价,接着楼价飞升。这年秋天,我毕业多年后重回杭州,听说母校以过万的单价卖地,而附近新售的电梯公寓甚至不及这个价,一帮老同学都觉得学校赚大了。到了2008年,回想起来,方叹开发商英明,就算土地闲置,也升值良多。

  无论信息渠道,还是商业触觉,个人投资者没法和李嘉诚、王石等人比,因此要好好关注“面粉”价。一个地产商可能出错,但集体出错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在这些地王中,投资者尤其应该对最大的几个地产商(所谓龙头)格外留意,比如A股的万科,以及香港上市的中海外、华润置地等。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楼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