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实施1年药价仍虚高 公益与利益成博弈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9:18  瞭望
新医改实施1年药价仍虚高公益与利益成博弈点
瞭望2010022期封面:新医改主战场

  《瞭望》文章:新医改主战场

  时隔仅仅10天,5月26日,抗癌药恩丹西酮即以20倍的利润率刷新了“暴利药”的纪录。

  而5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称,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902亿元,比2008年增长38.1%。

  两相对照,公众困惑顿生:在新医改实施已满一年,并为此支付巨大的成本后,药价虚高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进而,政府承诺的8500亿元的福利支票会不会同样倏然不觉,难以切实改善就医负担?

  让我们回眸新医改一年来的进展。据《人民日报》报道,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2亿,医保“保大病”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从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看,基本药物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平均在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中央财政已投入158亿元用于实施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显然,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既定方针,新医改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矛盾焦点的公立医院,其改革试点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或许是社会难以体验沉疴顿去之轻松的原因。

  我们知道,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主战场,改革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公立医院这个“终端”来体现。换言之,只有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强、医疗费用更为合理、服务态度显著改进,公众才能真实享受改革的成果。

  这也是新医改的主导者们攻坚的方向。本刊记者注意到,在北京近日开班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是一个核心话题。

  为清晰勾勒新医改一年来的图谱,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镇江、芜湖,到颇具全局和窗口意味的北京,本刊记者深入改革一线,结果发现,各地面临不同的困境——

  镇江用“集团化”求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疗治公立医院“管办合一”的体制痼疾,该如何避免“法人化”演变成“公司化”?毕竟,国有企业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而公立医院以保证公益性、提高健康绩效为宗旨,二者只可借鉴不能照搬。

  芜湖用颇为“大方”的财政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助其戒除“医药不分”的毒瘾,然而,财政“兜底”体量庞大的公立大医院并不现实,“公益”和“效率”的尺度该如何平衡?

  北京首倡“准公益医院”,意图推动各路大医院进行小步伐地改革,但如何把握好“公益”与“利益”的度仍存争议,特别是其能否率先突破“多元化办医”的僵局,成为“开门办医”的典范,也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自2005年出现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言论,近5年来,公众对医改的讨论热情始终。面对改革中不时暴露的难题,我们期待改革的决策者、主导者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文/张冉燃)

  导读:

  镇江:“集团化”求解“公益性”

  北京:试水“准公益医院”

  芜湖:发力“医药分开”

  《瞭望》文章:医改要员们的“头脑风暴”

  在新医改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2010年,主政一方的医改要员们在关注思考哪些问题,引人注目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 张士恭

  5月12日上午8:30。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二层会议厅。

  为期10天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正式开班。这是新一轮医改实施一年来,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一次高规格研讨班。

  该班班主任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这40位学员皆是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他们肩负着医改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改要靠他们去落实。”

  本刊记者看到,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阵容豪华,包括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等。其中,刘俊、李玲曾是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主讲人。

  在新医改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2010年,主政一方的医改要员们在关注思考哪些问题,引人注目。

  药价“拦路”

  5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一种出厂价只有15.5元的癌症辅助治疗药物——芦笋片,在湖南湘雅二医院的销售价格高达213元,去除成本后,利润高达近13倍

  在医改节骨眼上出现的“暴利药”故事,引发舆论剧烈反响。评论旋即指出,“这是一个与抢劫没有区别的利润率”;更有人追问:新医改已逾1年,为何还没管住天价药?

  研讨班学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对芦笋片事件的思考是,“关键要打破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条。”

  据报道,芦笋片价格攀升的轨迹大致是:湖南某医药公司以15.5元从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入芦笋片后,按30元~40元的价格销售给唯楚医药公司,唯楚医药公司转手将其以185.22元的价格挂上采购网,湖南湘雅二医院采购该药后加价15%,按物价部门限定的最高销售价213元向患者出售。

  分析可知,在医药配送公司到医院这一流通环节,药品“升值”最大,产生了140元~150元的利润空间。而药品出厂价与其在医院销售价的巨大差距,就是公众非常熟悉且诟病不止的“药价虚高”。

  边振甲在研讨中说:“芦笋片事件再次说明,当前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芦笋片的出厂价只是15.5元,关键要把流通环节虚高的水分挤出来。现在流通环节比较多,又是批发商,又是医药代表,又是医生。”

  新医改则试图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等措施治理“药价虚高”。

  舆论普遍认为,医改实施一年来,与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被认为是2009年医改的最大亮点。

  《人民日报》报道称,截至2010年2月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全国1030个县(市、区)的近2万个乡镇卫生院、8000多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实施。“从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看,基本药物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平均在30%左右。”

  研讨班学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介绍说,宁夏在实施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改革后,创新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三统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农民享受到“一元钱就近看病”的服务。

  就在基本药物制度高歌猛进之时,芦笋片事件暴露出的虚高作价等问题,不啻为一瓢冷水,令社会再次体会到医改的艰巨复杂。

  研讨班学员、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付志方说,从医改的5项重点任务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这3项工作相信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关键是我们能不能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能不能顺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两大难点。”

  付志方表示,以基本药物制度来看,“衡量基本药物制度是不是成功、有没有成效,就是看能不能完善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办法,通过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当前的拦路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在研讨班现场教学时说:“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按照我们自己的管理手段,我们能把药品等的价格再向下压一块。现在政府替我们做了事,但说实在话,招标的结果比我们原来的结果还是偏高一点。”

  研讨班一位学员认为,国家应该研究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直接供应,这样“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导读:

  镇江:“集团化”求解“公益性”

  北京:试水“准公益医院”

  芜湖:发力“医药分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新医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