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当好官,只能‘不松套、不气馁’”
1998年1月,山西省人代会选举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王敬瑞被列为候选人之一。有人劝他“活动活动”,但他说“决不做违心的事”。结果,他的得票竟然没过半数。“我的头脑‘轰’的一声,若不是坐着,便会摔倒在地。”王敬瑞说,这次“意外”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最后他还是想通了——“我当官本来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其他的不重要!”
2000年5月,王敬瑞出任阳泉市副市长。推行乡镇企业民营化,拯救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使核桃种植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20万亩……随着舞台变大,他的事情越来越多。
2006年10月开始,阳泉市掀起了一场“绿化战役”,如今全市已植树815万株,造林绿化44万亩。原本“惨不忍睹”的工矿型城市,变成了一座国家级园林城市。王敬瑞对此没少操心。给王敬瑞当过6年秘书的刘瑞生,现在是荫营镇党委书记。他回忆,当年王敬瑞到荫营镇辖区内视察,看到公路两侧的树栽得稀稀拉拉,当时就火了,当着众人的面,狠狠训了他一通。“我跟了他那么多年,可工作没干好就是不行,啥情面也不讲!”
到今年5月,57岁的王敬瑞已在阳泉市副市长任上干了整整10年。现在,他分管农业、林业、水务、城建、规划、公安、司法和信访等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他说:“要想当好官,只能‘不松套、不气馁’。无论什么岗位,要对知识真学,对人才真用,对工作真抓,对人民真爱。”
姜宗福官场“卧底”5年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4个多月前,41岁的姜宗福还是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今天,他已成为一位大学老师。辞别官场后不久,他写了一本书——《我的官样年华》(即将出版),直陈“官场潜规则”。对于自己的这一系列“变故”,姜宗福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坦言,他“最近压力很大”。
“向公安局长讨说法”
姜宗福生于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上初中时,他曾因交不起70元的学费而被老师赶出教室。愤怒之余,他在操场上写了一首抨击学校的打油诗,因而被老师斥为“道德败坏”。上课时,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他就会毫不迟疑地站起来“指正”,让老师十分尴尬。
高三那年,姜宗福迷上了文学。高考的前几天,他还在写小说。上大学时,姜宗福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却时时强调自己是一个“文学青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一个岛上的酒店里做经理助理。但“文学青年”很快就厌倦了“每日捕鱼杀鸡”的生活。
1993年,姜宗福成为《岳阳法制报》的一名记者,直至1998年。其间,他最喜欢写批评类报道。岳阳市曾发生一起警察开枪打死人的事件。事发后,姜宗福写了一篇题为《向公安局长讨说法》的报道,炮轰当地公安机关的主管领导。还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揭露国有企业生产冒牌茶叶的稿件,后来被150多名因此下岗的职工堵在家里。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篇长篇小说《李木荣升记》。小说讲的是一名普通司机靠吹牛拍马走上仕途的故事。当地的一家报纸对小说进行了连载,但还没刊登完,就收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禁令。
“我是发帖发出来的副市长”
离开《岳阳法制报》后,姜宗福在岳阳市园林局工作了4年。其间,他曾到建设部城建司风景名胜处挂职。2003年,他被任命为岳阳市旅游局质量监督所所长。
2005年,受三峡工程截流的影响,岳阳的旅游业陷入低迷。姜宗福发现,新上任的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曾当过博士生导师,觉得“他肯定和一般的领导不一样,应该听得进建议”,便写了一封名为《易书记,和您说几句心里话》的信,提出了一些发展岳阳旅游业的建议。不久后,他索性将信的内容发到岳阳市的一个网站上。易炼红看到了姜宗福的信,随即让有关市领导参阅。信中提出的几条建议,后来全部被采纳。姜宗福由此引起了岳阳市高层的注意。
2005年年底的一天,姜宗福突然接到市委组织部的电话——他被破格提拔为临湘市(岳阳下属县级市)挂职市长助理。不久,他又被提拔为临湘市副市长,主管旅游,直到今年5月。谈到此事,姜宗福自嘲说:“我是发帖发出来的副市长。”
姜宗福没想到,他的副市长之职,最后又因“发帖”而丢掉。今年1月22日,他在某网络论坛上实名发了一篇题为《张艺谋不是救世主,不要盲目造“印象”》的帖子,炮轰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演出。4月18日,他又发表了一篇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质疑高房价。这两篇帖子,都受到了网民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没过多久,有关领导就找他谈话,要求他不再发帖。但固执的姜宗福没有听从。
5月6日,正在参加抗旱防汛电视电话会议的姜宗福,突然接到了市委组织部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宣布,他挂职期满,组织上决定调他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
离开临湘市副市长的岗位后不久,姜宗福便写出了被他自己称为“中国第一部全景写真式的官场纪实报告文学”《我的官样年华》。
“我懂‘潜规则’,但不愿那么做”
姜宗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之所以屡屡上网发帖,是因为“缺乏表达的渠道。写信、写材料反映问题,很可能就石沉大海。现在网络的作用很大,上网发帖,事情就可能很快得到解决”。
有人质疑,姜宗福以官员的身份实名发帖,是为了炒作自己。对此,姜宗福说:“我非常了解官场的文化和传统。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因为炒作而得到提拔,相反可能会因此影响自己的仕途。如果我真想升官,只要换个思维,利用‘潜规则’去做,就能很快发达起来。我懂‘潜规则’,但不愿那么做。”
几年副市长的为官经历,仍没有冲刷掉姜宗福身上的书生气。几年来,他的最大感受是“当一个官员讲真话更难”:“有很多东西如果我脸皮厚一点,把自尊放低点,也就过去了。比如这次职务调离,如果我事先去找领导,提出点自己的想法,可能会被安排到更好的地方,以后发展的空间也更大,但我就是不想去做。”
在《我的官样年华》中,姜宗福以他工作过的地方作为蓝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官场,讲述了当地一些鲜为人知的“官场潜规则”。例如,领导签字“横竖有别”——如果横着签字,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竖着签字,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空心句号,则百分之百办不成。
“其实我能走红,只是钻了‘敢讲真话’的空子。其他官员心里比谁都明白,但他们就是不说,或不愿,或不敢。” 姜宗福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本书8月8日完稿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名“官场卧底”:“我也搞不清自己这种揭露官场隐私的行为,究竟是‘人品问题’,还是‘人间大义’。”
为官感悟摘录
官场有一种不良风气,不做事没有事;做事可能出事。还有人说,做好事坏人反对,做坏事好人反对,不做事没人反对。这是不对的。只要是正确的行为,就不应有顾虑和怕阻力。所谓顾虑和阻力,大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中国有两种经济,一种是市场经济,一种是官场经济。官场经济有三大特点:一、用庸人,就像一个人上身穿棉袄,下身穿裤衩,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二、用搞运动的方法搞经济;三、浮夸造假,杀鸡取卵。
——全国政协副主席、
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
官场里最大的“潜规则”就是人生依附关系,下级完全靠上级,各种关系组成了各种利益集团,同乡、同门、师生……按照我的观点来看,应该不允许“潜规则”的存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问题是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都有“潜规则”。
有人说中国人做官都腐败,我说别说做官的腐败,老百姓也会搞腐败,哪怕是守大门的、在公共汽车上卖票的人,也会搞腐败——来一个熟人,他会说,“算了算了,不用买票了”。
——湖南省原政府办公室干部
王跃文
如果我们把入党作为晋身仕途的一把阶梯,把当官作为谋求生计的一种手段,甚至希望通过入党当官来实现自己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的目标,那么就必然会在“乌纱帽”问题上患得患失,很容易片面地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而不敢承担改革的责任和风险,就会习惯于遇到矛盾绕道走,结果导致那个地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原副主任宋亚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