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顶层设计”国土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12:36  瞭望
瞭望201120期封面 瞭望201120期封面

  《瞭望》文章:“顶层设计”国土空间

  2010年12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最终定本,将目标锁定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放格局。”

  30余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绘就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繁荣画卷,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国土开发问题上缺乏全局规划和总体设计,客观造成了城乡、东西差距的进一步放大,特别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的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

  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过去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倾向;要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努力构造东西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要支撑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不仅为当代计,还要为后人谋。

  这是“为万世开太平”的战略大棋局,也是考验中华民族发展智慧的“珍珑”难局。目前,就直观来看,博弈双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由于《规划》要划定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从省域视角来看,很容易理解为是限制其发展还是鼓励其发展,而限制与鼓励之间,是GDP,是民生,更是政绩。

  虽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会有相应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和政绩考核等政策护航,但在配套政策尚未落实之前,如无积极争取,被划为限制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落在其他地区之后。

  中央有全国的大局,地方有各自的苦衷和忧虑。这个过程中,中央的决策权威性不容置疑,但也要针对每个省、区、市躬身耐心听取其意见,认真对待其利益;地方的发展利益不容忽视,但也要顾全大局主动维护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这其中,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和政策制定的具体部门,在分解和细化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切忌只靠红头文件层层下压,应当更主动、更负责任地尊重、引导和协调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衔接,决心大、智慧要更大,魄力大、胸怀要更宽广,方能使全国统一到永续发展的棋局中去。□(文/张辉)

 

 

  主体功能区战略台前幕后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谵然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

  始于2002年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终于在2010年年底“定本”。拿着手中这本厚达273页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回顾一个多月的调研经历,一位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时的回答仍然萦绕记者耳边,“如果没有中央的决心,没有地方的积极配合,这部《规划》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政策梦想。”

  8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10万亿元发展至39.78万亿元,增长了近3倍。但是,根植于历史与现实上的经济痼疾,却远未消除,且因国际金融危机而持续放大,并在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蔓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倒逼着中国发展大战略必须进行彻底的顶层设计和全盘谋划。

  作为一部为子孙后代“谋万世、谋全局”的国家“顶层设计”,《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旨在谋求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也正是因此,规划历经数次讨论和反复修改,甚至不乏一些部门、地方和专家的质疑,曲折前行最终形成全国层面的定案。但是,这部未来中国发展的国土空间“宪法”,其落实与执行仍有众多障碍需要破解。这不仅表现在结合实际的政策细化上,还突出体现在统一认识的思想层面上。

  发展难以为继的“倒逼”

  今年3月初,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处于物资短缺状态,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偏重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倾向;二是把GDP增长作为衡量地区发展状况或政绩评价主要标尺而忽视人文、环境、资源指标;三是不顾客观条件、不计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发展GDP的目标之下,近年来,一些短视的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已充分暴露出来。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发达城市的建设开发强度普遍过大。从国外地区或城市来看,其城市建设用地占比一般不超过20%。而在中国的深圳、苏州、上海和北京,这一数字分别达49%、37%、34%和20%。

  “过高的建设用地比例,使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危及到可持续发展能力。”胡存智说,“我们未到达后工业化时代,却已提前预支了那个时代的土地资源。”当前,人均城乡用地为182平方米。其中,城镇人口平均占有城镇工矿用地为130平方米,农村人口平均占有村庄用地220平方米。

  另一方面,中国单位土地承载的GDP总量也很低。以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的GDP表示国土经济密度,韩国的国土面积为9.9万平方公里,和江苏、浙江的面积相当,但国土经济密度却分别为二者的2.8倍和4倍。这就意味着,在发达省份,土地的集约水平仍比较低。

  同样在发展的名义之下,大量的开发区上马。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指出,在全国2860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049个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发区。“城城设厂、处处冒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产能过剩严重、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事件增多。

  单纯依靠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模式亦问题重重。马凯指出,比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贯彻过程中,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行政区为单元推动经济发展、制定政策及评价标准的方式,也导致了一系列认识上的偏差和问题。比如,有的地区把缩小地区差距,片面理解成缩小生产总值的差距和提高本地区生产总值名次;有的地区尽管开发密度已经很高,仍不顾未来发展空间和环境用量,用拼地价等方式换取一时的增长。

  如此经济困局之下,中国该怎么办?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中央高层和一些学者即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马凯指出,“旧的开发理念不改变、开发模式不转换、开发秩序不规范,资源承受不了,环境容纳不下,发展难以为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