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体倒逼农技革新

2014年01月06日10:33  瞭望

  新型主体倒逼农技革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再单一,倒逼农技推广提升专业水平和研发能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管建涛

  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近年持续大幅增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

  回望2013年初,当时全省偏涝耕地一度近8000万亩;而入汛后,全省39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涝灾害一度造成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面积,提高科技抗灾能力,克服灾害天气不利影响,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

  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随着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业技术推广正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渴求转变,倒逼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而过去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网破、线断、人散”问题亦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推广机制呈现渐渐理顺的势头,但种业农机研发偏弱的问题仍然没有有效解决。

  科技抗灾效果显著

  2013年黑龙江省继续开展粮食“双增”行动,即在20个县市区开展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落实面积1000万亩,在47个县市区开展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落实面积2500万亩。效果显示,示范片水稻、玉米平均亩产分别提高100斤、200斤以上。

  过去的一年,黑龙江省良种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00万亩。全省深入推进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高产创建面积达到1亿亩。黑龙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下,全省亩均增产4%以上,增粮近50亿斤。

  除了常规的增产技术外,科技抗灾是2013年黑龙江省夺取粮食大丰收的重要原因。针对春涝黑龙江省创新水稻“三膜”覆盖等技术模式,克服了土壤湿涝无法育苗的困难,保证了水稻及时育苗和秧苗质量;大力推广湿涝本田原茬打浆和机械快速插秧技术,加快了水稻插秧进度,确保了水稻全部插在丰产期。

  对于洪水中受灾地块和农作物生育进程拖后地块,省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农民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作物生育进程。全省通过飞机航化作业、高秆喷雾机立体作业,对9968万亩(次)农作物喷施了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了作物生育进程,确保了安全成熟。

  科研能力尚待提升

  利用好科技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要确保科技支撑,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用市场化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拥有400万亩耕地的产粮大县依安,2007年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这个县把加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金钥匙。依安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合作,每年建立10处以上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新品种达200多个,展示主推技术20余项。

  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与“三农”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黑龙江省青冈县从顺体制、活机制、建制度入手,全方位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着力构建网络健全、充满活力的农技推广新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3年,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较改革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

  青冈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冈将推广站从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剥离重组,由县农委垂直管理,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按岗选人,为每个乡镇选聘2~3名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国家投入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的办法重点武装乡镇推广站,使乡镇推广站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业务用房、有办公设备、有培训设备、有试验设备、有交通工具。

  虽然部分县市过去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网破、线断、人散”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但从全省看,农业科研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王振华说,与国外种业研发能力相比,黑龙江乃至国内种业在投入、人才、研发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种质资源问题上,必须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引进力度,把种质资源研究作为种子安全战略的基点,构建强有力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些先进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也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农业干部介绍,现在美国、欧洲等地的大型先进农机精量化能力特别强,“少播了一粒种子,机械就会提示驾驶员,这种精准度确保株数稳定,避免缺苗少株现象发生。”这种新型现代技术,黑龙江以及国内研发的农机还很难达到,特别是在黑龙江广大农村地区应用面积很小。

  精准服务倒逼技术革新

  近年来,黑龙江积极发展各类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土地连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科技化水平。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万家左右,有效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对于农业技术的认识,传统种粮主体和新型经营主体有着很大区别。”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崔天祥说,原来一家一户的老式农民,对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不太高,有什么新技术也不愿意学,即便是我们推广农业技术,也大都是灌输性的,说教式的,学习和应用的效果都不好。

  一位农业技术推广干部很无奈地告诉记者,有时有的地方不得不花钱雇农民,将他们集中到一起学习技术,以尽可能更多更广泛地推广农业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农业技术是主动渴求。”崔天祥说,无论是种粮大户,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本身大都具备一定的种粮经验和能力,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农业技术,非常迫切希望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有时你不向他推广,他都主动找上门来要技术”。

  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大,技术需求明确,推广效率也大幅提高。当地农业干部介绍,一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有限的,面对庞大的散户农民,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准确弄清和解决所有农业技术问题。但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较大,统一防虫和应用科技效果非常突出。“对我们来讲,服务群体发生的这种变化,将使农业技术应用面积和到位率有所提高”。

  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壮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新的挑战。黑龙江省农科院总农经师矫江认为,随着科学种粮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再单一,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这需要农业技术推广者更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矫江介绍说,现在黑龙江省一些马铃薯合作社已经开始从简单的种产销向上游的种薯研发环节延伸,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益。进入研发环节,往往需要更专业的知识,这也倒逼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快学习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

  审计工作今年六大发力点

  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当前,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此背景下,目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保持发展这驾‘马车’平稳快速前行,必须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实现整体推进。”

  因此,作为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的唯一部门,审计署强调当前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审计人员要有敢说真话、敢报实情、敢讲真相的勇气和正气,要有自断后路、不畏强权、自甘寂寞的决心和坚守。”针对2014年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刘家义提出了新一年审计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发力点,“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深挖潜力、强基固本,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反腐、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刘家义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着力反映公共资金使用、公共权力运行和公共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履行好审计法定职责,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具体到2014年的审计工作,总体要求则是:紧紧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着力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可持续发展。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他从四个角度进一步就“全覆盖”的特点阐述说:

  其一,“全覆盖”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简单地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切忌为全覆盖而一味追求数量。

  其二,“全覆盖”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避免面面俱到。

  其三,“全覆盖”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的路子,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5年至少审计一次。

  其四,“全覆盖”不是单纯地看看账,揭示一些表面问题,要做到审计覆盖面“广”、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2014年六大工作发力点

  刘家义指出,2014年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的审计。进一步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政策作用有效发挥。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进一步提高宏观把握和统筹分析能力,研究政策背景,把握政策意图,关注影响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性问题,积极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促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其二,强化绩效审计。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作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审计不仅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也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留在账上好看,更要避免形成损失浪费。

  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

  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和管理绩效,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促进建设俭朴政府。

  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实现有效率、可持续发展。

  其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促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要统筹安排好审计计划,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要严格依法规范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推动问责追责。

  其四,防控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深化改革中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时刻提防。

  为此要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特别是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

  关注金融风险,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及相关监管情况,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

  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情况,特别是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其五,加强民生和生态审计。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资金和生态环保项目的审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着力揭示和反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等问题,推动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推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特别是土地问题,不仅涉及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也涉及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审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其六,深化反腐败审计。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揭示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发挥好反腐败的尖兵和利剑作用,突出重点,重拳出击,不放过任何疑点,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无论涉及谁,绝不回避、不退缩、不手软,坚决查深查透查实。

  紧紧盯住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环节,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毁损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财政审计新进展

  近年来,审计署按照“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和“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对公共财政资金进行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取得良好效果。

  中央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审计。通过对中央财政管理、财政收支状况、预算管理体制、资金分配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和研究分析,提出了“健全决算制度”、“清理整合中央对地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确定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口径和范围,完善预算制度”、“推进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试点工作,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审计建议,促进了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在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剖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结构、财政资金结余结转和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开展情况等,揭示了中央本级财政资金闲置较多、国库库款余额持续较高、绩效评价覆盖面较低的问题,引起了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在资源环保科目资金审计中,揭露了资金闲置、滞留、效益不佳等突出问题,推进了管理完善。

  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为抓手,将主体功能区建设、规范政府投资和引导其他投资、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一方面检查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揭示和反映违背国家产业、土地和投资政策,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措施;另一方面对照国家要求,关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情况,充分发挥权力监督“紧箍咒”和反腐“利剑”的作用,推动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作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计。对重大经济决策和重点工程项目,在审查其决策程序规范性科学性、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的基础上,全面审核从项目预算到具体支出、从项目论证到具体实施、从预期目标到实际完成的效益情况,客观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注重揭示中央政策落实不到位和财政资金的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宁夏西吉发生踩踏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体育足总杯切尔西2-0晋级 传奇尤西比奥去世
  • 娱乐网曝马苏分手因乱性 斥不实称笑掉大牙
  • 财经中铁总裁白中仁抑郁症意外逝世
  • 科技彭博社: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
  • 博客弟子举报院士抄袭造假掀开怎样的内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老板年终奖发50万豪车 考研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