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一盘谋划良久的战略新棋局正悄然形成。
4月28日,在山城重庆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新棋局的轮廓初现,一条贯穿东中西、开放融合的经济生态系统有望形成。这个新战略将超过全国经济总量40%、国土面积占比20%、承载6亿人口的区域通盘考虑,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突破。
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中,综合交通体系被认为是外部效应最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产业转型升级则被视为重中之重。
从发展动态来看,沿江11省市都已衔枚疾进,谁也不甘心被边缘化。其中,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连接点的皖江示范区,能否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走出一招妙棋?这无疑考验着皖江城市带谋划发展的智慧。
从推动产业升级的各种力量来看,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区域经济的差距实质上是产业发展的差距。因此,我们把观察长江经济带的视角,放在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塑造企业家高地上,呼唤能涌现更多的“产业家”。
我们深知,长江经济带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带,也是生态文明走廊。在迎来经济收获期的同时,更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今天,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本书的话,书的封面是经济,封底就是生态。
为什么落子长江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大江东岸,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北路上,芜湖威仕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汽车钢板,直接输送给奇瑞汽车公司。威仕科公司由武钢集团和奇瑞公司战略合作组成,建有配套奇瑞80万辆轿车的钢材配送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奇瑞对优质汽车钢的需求,同时延伸武钢产品的服务。
武钢沿江东下500公里落子芜湖,实现了区域空间的横向布局与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这将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武钢、奇瑞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其实,类似的企业间战略合作一直都在上演,而企业的背后是产业链,产业链的背后是城市,城市抱团组成城市群,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联动的经济链条。
如果从这个经济链条跃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手笔落子长江经济带,蕴含着区域协调发展新阶段的诸多深层因素。这里既有拓展经济增长回旋余地的考量,也有创新区域合作、新型城镇化和双向开放的需要。那么,长江经济带为什么再次变成各方关注的热词?
回旋余地大
深耕“长江战略”10年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迎来自己的丰收期。2013年,借助长江物流体系的喂给,上港集团货物吞吐量第四次位居世界第一。
从2004年到2011年,上海港先后与武汉、长沙、芜湖、安庆、九江、宜宾、重庆、太仓港合作,对长江沿线港口重要节点尽在掌握。上海港的“长江战略”称得上是长江经济带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但相比上港集团在2003年才迈出向长江腹地延伸的第一步来说,长江经济带的提出早了20年。1984年,被认为是长江经济带概念的起始年,沿海、沿江“T”型战略布局的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站在30年的时间门槛上发现,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是长江经济带再次升温的首要因素。
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沿江和沿海发展轴被同时提出,然而沿海地区一路踩着政策的鼓点领航高歌,“T”形格局中的沿海一线已经隆起,长江一轴却显得单薄。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分析说,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计算,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比沿江多近10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比沿江高出近1.7万元。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分别统计了1990、2000、2005、2010、2012年5个年份的地区经济占全国的比例变化后发现,虽然国家陆续推出了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程必定对《决策》分析说。
那么应如何突破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
贯穿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长江黄金水道,成为众望所归,被一致认为是促进区域联动的最佳地带。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分析说:“长江经济带把东中西部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
用长江来拉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褶皱,顺流而动,势不可挡。长江连通东中西的优势,不仅是促进区域联动的需要,还切合经济增长拓展回旋余地的需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正在发生变化,内外双轮驱动越来越明显。但在目前,沿海经济带仍是主力,也是唯一的支撑带,中国缺少第二大支撑空间。因此,区域回旋余地,就成为国家战略决策时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
这个回旋余地选择在哪里更合适?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横三纵”主轴线中,从综合经济禀赋比较看,长江经济带的腹地最大,产业基础、劳动力、科教等资源更丰富,“适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吴传清告诉《决策》。
尤其是综合交通优势,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共同组成的交通网,能够提供便捷的物流运输通道。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决策》:“物流影响着产业布局,发挥长江的优势,不仅仅是水运优势,还有岸线资源的优势。实现港口、物流、产业三者有机结合,才真正是‘流金淌银’。”而且,长江水运的能力还有提升的潜力,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的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水运能力的发挥低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
所以说,“要找准关键词,一个是拓展回旋余地,一个是谋划新棋局,长江经济带就是新棋局的重要一招。”吴传清概括说。
乘数效应
全球每5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产自重庆。而4年前,这一数字还是零。华硕电脑(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彬说:“2012年,已经展现出一个很好的基础,当时华硕在整个重庆的自制率将近70%多。”在重庆西永微产业园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惠普、华硕等世界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位于核心区,紧随其后的是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全球知名代工商。
众多企业都钟情于重庆,绝非偶然。重庆创造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是长江沿岸城市产业升级的一个典型。
“长江经济带是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具有竞争力和活力的第二大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最重要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交通部长江航道局调研时说。
现阶段,通过长江经济带战略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目前,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落差,具备产业转移的强大势能。在国务院已公布的5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有安徽皖江城市带、湖北荆州、重庆沿江地区3个在长江中上游。大家普遍认为,通过建设长江经济带,构建起沿海与中西部良性互动的新棋局,能够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实现有效衔接和要素流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第二是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的统一。长江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而且国家已经布局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4月25日,合肥、南京同时宣布建设智能制造研究院。此前,合肥的中科大先研院、武汉的10个工研院都已启动。这些信息表明,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新机遇。
第三个方面是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合作。以长江经济带上产业链最完整的汽车产业为例,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这其中,长江经济带贡献了汽车总产量近50%,即超过1000万辆。
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主管马力认为,以带动效应极强的汽车支柱产业为主导,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协调,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他建议,长江经济带应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并逐步发展成为沿江一体化合作机制。“只要通过协作分工将各省市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专业化生产,再通过联合的统一市场进行优势互补,生产成本将会大大下降,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马力分析说。
从发展动态上看,产业竞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常态,但不是全部,只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毕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长江经济带。吴传清告诉《决策》:“长江流域的所有省市对长江经济带的认同感都很强。”既然有认同感,就奠定了深度合作和合理分工的基础。否则,沿江省市也不可能坐在一起。
各炒一盘菜、共摆一桌席。创新产业链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赢得竞合的“乘数效应”,是长江经济带重新出发的重点内容之一。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