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盛会不打虎”的铁律,在今年接二连三的被打破。
2015年3月15日,总理记者会结束17分钟后,中纪委再度出手,短短26个字,“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一时间风头无二。
与其他落马老虎不同,仇和落马的突然堪称“秒杀”。
身为云南省全国人代表的仇和,不仅出现在今天见报的云南日报头版上,人大会议闭幕之后,他还坐车回到云南代表团的驻地——职工之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仅3个小时后,他在北京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
仇和身上有其独特的标签,个性官员、明星官员、铁腕能吏,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在其发迹的宿迁、仕途终结地昆明,仇和被中纪委“秒杀”的消息,让舆论形成鲜明的对立。在昆明,有官员称其落马是“应该”;在宿迁,更多的声音是“惋惜”和“惊叹”。
对于仇和落马的原因,在“打虎”新闻上屡有建树的财新传媒刊文称,仇和牵扯到昆明土地城建系统的腐败问题。
新浪网从多个消息渠道获悉,仇和落马疑与昆明大搞拆迁有关。一名与其关系密切、从宿迁跟随至昆明的浙江籍商人,据传此前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此外,新浪网还从有关渠道获悉,这名浙江籍商人本次并未能出席全国两会,他给江苏代表团的理由是“请假”。
被媒体称为“反腐斗士”、92岁的云南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向新浪网表示,他此前一直在向中纪委和有关部门举报仇和,“白恩培的亲密战友就是仇和”。
杨维骏称,在仇和主政内,春城昆明在短短时间内变化为“拆城”,600万昆明市民面临拆迁,“完全不符合昆明和云南的实际,云南90%以上是山地半山地,怎么能适应这种城镇化?”
在杨维骏看来,仇和一路走来,就是宣扬“以不民主来推进民主,以人治来推进法治。”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仇和,1957年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农村。1978年他考上江苏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这成为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当时稀缺的大学生,他进入省农科院工作,两年升为副处级。
1996年,仇和作为江苏省派出的深造人员,从美国学成归来,并在39岁的时候担任宿迁市副市长兼下属的沭阳县县委书记。
在沭阳,仇和开始了他从政的第一步。
为了募集建设款项,他强制集资,发动了一场“全民战争”。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在高峰时,扣款达到20%,甚至离退休人员工资也被扣除10%用作交通建设。
沭阳一位官员回忆,“当时全县干部队伍简直像炸了锅。”在这种背景下,三年后的沭阳创造了一个奇迹:一跃成为苏北交通最好的县。
此外,沭阳电视台1998年曾开办了栏目,让犯轻微盗窃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
2000年,仇和升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8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宿迁市委书记。
任内,仇和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领导免职。
2003年,宿迁市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公立医院、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等纷纷变成民营,甚至教师也被下达“招商引资”的任务。
据媒体报道,仇和曾说过一句话:“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
这些引发了当地的激烈争议。泗洪县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市委门前静坐示威;沭阳县中医院数百位职工用大铁锁将门诊部大楼锁了3天。当年央视《焦点访谈》还曾对此关注报道过。
在宿迁市委书记任内,仇和还曾发出过《限桌令》,限制市内居民的婚宴不能超过8桌,党员更只可摆5桌,否则,就会被罚款。而且,他还表示“欢迎举报”,并有党员就因为违规而被罚款。这也曾引发了“行政干预私生活”的讨论。
2004年2月5日,南方周末发表《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文,迅速引起全国性的轰动。
从宿迁移植到昆明的仇和新政
2007年底,仇和由江苏省副省长空降昆明,任市委书记,随即开始强力推行一系列新政,试图改变昆明城市“温吞”的个性。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石鹏飞,2008年首次提出“仇和新政”,这一概念此后被学术界和媒体广泛采用。
“仇和新政”包括了一整套重大改革措施:整顿吏治,打造班底;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滇池水系、交通拥堵、城市绿化得到全面整治;强力拆迁,推动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式、压缩化、超常规发展……
2008年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官场行动,昆明人至今津津乐道:
1月28日,仇和要求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现场直播,让官员们开会再不敢走过场;1月31日,仇和主张面向全国公选后备干部,40名博士来到昆明挂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让昆明本地官员再不敢懈怠;2月4日,仇和在《昆明日报》上公布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联系电话,包括他自己和市长张祖林的电话,一时“昆明纸贵”,全城抢购;2月19日,仇和又公布自己和张祖林下班后的联系电话,要求全市公务员24小时做到“办公电话、家庭电话和手机,三通必须有一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昆明官场的神经绷到了极点。
除了整治官场,仇和还在努力改变着昆明的城市面貌。
在仇和就任前,滇池已经治理多年无效。仇和上任后,引入“河长制”治理滇池污染,“上至29位昆明市级领导,下至滇池流域12个乡镇长,都有具体的责任和相应的考核目标……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坚决实行"一票制"。”仇和在市级四套班子全体成员扩大会议上阐述了这一制度构想。
争议最大的昆明螺蛳湾商贸城项目
仇和新政中,引发争议最多的是强力拆迁。
早在仇和主政沭阳期间,当地民间就有这样的段子: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在昆明,整治滇池、螺蛳湾市场搬迁、昆明市内汽车站外迁、城中村改造等一系列拆迁,都曾导致满城风雨。而仇和任内,也因土地、拆迁问题,多次发生利益冲突和群体事件。
此次仇和落马,财新传媒刊文表示,是其牵扯到昆明土地城建系统的腐败问题。
网上关于仇和强力拆迁争议最大的便是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项目。
该商贸城是将昆明市的大型商业区螺蛳湾整体拆除,并向外搬迁建立新市场。由于老螺蛳湾人气很旺,且有上万个经营商户,因此外界对此一直有批评之声。
《时代周报》2011年9月在一篇名为《浙商320亿昆明项目悬疑 新螺蛳湾的空壳道场》的报道中称,2011年3月16日,昆明今年以来面积最大、总价最高的27块需整体竞买地块,被一家公司在10分钟内,以挂牌起价64.87亿元独家竞拍囊获。
该报道称,移植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时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主政宿迁时的经验。仇和在宿迁市委书记任上,就引入浙商建设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这是其时宿迁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号称“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小商品城总投资约320亿元,据称“由25位浙江商人联袂投资”,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将达300万平方米,超过闻名世界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这家浙商公司,早就成了昆明最大的地产商和地主。”栖居昆明的资深媒体人尹鸿伟当时曾这样戏谑地说。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8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就在一个论坛上对“仇和招商模式”表示了担忧,批评昆明片面追求GDP的做法,是较早提出批评的学者之一。姚洋曾表示,政府在短期时间内要求螺蛳湾商户拆迁搬离,对本地中小企业和商户不公平。
果不其然,2009年11月21日,老螺蛳湾批发市场由于拆迁引发上千户商户上街堵路。根据当时媒体报道,有商户表示,“如此大的市场拆迁,绝大多数商户都不知道政府的听证会,每个商户的租赁及其他投入超过50万。但是政府没有任何补偿”。
九旬副省级老干部举报:仇和和白恩培是战友
92岁高龄的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一直在举报仇和。
杨维骏在电话中告诉新浪网,仇和履新昆明之初,他找到仇和,“请你安排半天时间,我跟你谈三个问题。他问我哪三个问题?我说第一,如何治理滇池;第二,如何建设现代新昆明,因为我认为白恩培建设那个现代新昆明,是错误的、瞎折腾;第三个是如何根本转变昆明市政府的职能。”
杨维骏说,“他说好,我说我带着四个专家来跟你谈。”结果最后就没了音信。
在仇和主持下,昆明一直在全力推行全区域的城镇化大圈地、大造城的大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运动。要把原昆明主城的郊区和所属各个县的郊区,全部快速城镇化,原郊区农民全改变为市民,郊区原耕地全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杨维骏说此举是要把城郊全部毁掉,“太可怕了。云南全境90%都是山区半山区,平原只有6%。他搞全域城镇化,就把云南的好田好地全部毁掉了。我觉得他完全是大错特错,我就开始反对他了。”
“还有他把那个老螺蛳湾拆掉,搬到新的老螺蛳湾,也是完全错误的,没有道理的。我通过上访、写信给他,他不理不答。”杨维骏说,仇和当时搞城中村改造,超过当时的9倍,要把昆明医学院宿舍楼、幼儿园等一些房子全部拆掉。老百姓到处告状,没人理。
“城中村搞的,就是要什么发展,但是好多人都没房子、没地了。那个全域城镇化,跨越式发展,其实就是占用耕地,搞得几百人要拆迁,就是个大拆城。”杨维骏认为,这种“全域城镇化”和“跨越发展”,带来的是GDP政绩辉煌,但是却让成千上万老百姓耕地被强征、房屋被强拆,失地、失业。
2011年年底,在昆明全体干部的注视下,仇和发表了《情系昆明造福人民》的“离职感言”,随后赴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此后,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对外一直保持低调,媒体报道中也不再见到他的“个性话语”。
今年两会期间,在13日云南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谈及“地方政府欠钱”时,仇和发言称:“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
两天后,全程参加完两会的仇和突然落马。
两会已结束,他已无法回滇。
(新浪网 梁超 报道)
注:部分内容引用自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