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记者:还在关注美欧?我们更应关注中国汽车产业

美记者:还在关注美欧?我们更应关注中国汽车产业
2018年07月27日 04:00 环球网

  原标题:美记者:还在关注美欧? 我们更应关注中国汽车产业

  美国《福布斯》杂志7月26日文章,原题:不要低估中国的汽车企业 

  近几年,笔者陆续造访过一些中国汽车企业,以及在华的美欧日汽车制造商。中国汽车企业已取得长足进步。

  15年前,如果你坐上一辆中国国产汽车,会觉得是日韩车或德国车的翻版。因为那时情况确实如此。当时中国一些非合资的本土车企必须依靠自己设计,于是他们大多模仿销量好的(外国)车型。中国公司首先复制设计,然后采购零部件、大量生产。

  如今,领先的中国车企已跨越那个阶段,能自己做设计和建模。现在,若你乘坐一些知名的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会发现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复杂的变速箱和高级内饰……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产业进步,确实非同凡响。

  几年前笔者参观上海汽车展时,有数百厂商展示产品。当时可以感觉到一些本土公司已开始琢磨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尽管我们目前尚未看到中国汽车行业整合的全貌,但一些领军者已脱颖而出,能出售自主品牌的汽车,而不再是生产销售合资的外国品牌。

  2017年美国国内新车销量为1720万辆,其中1120万辆是国内生产,其余为进口。同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7倍,实际产量是2.5倍。这意味着中国厂家有很多实践机会,能更快掌握新技术。中国现在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低成本零部件来源地,今后可能更好。这对美国车商具有重大长远影响。

  此外,中国已有多家电动汽车企业,除了比亚迪这类(较成熟公司),还有不少初创企业。中国正利用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来超越传统车企和强国的历史优势。中国人不会受到现有生产设施和陈旧工作方式的束缚,能全新开始。

  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也是世界其他地方不可想象的。两年前笔者带一个哈佛商学院班参观上海两周,让学生们造访了许多中国公司。笔者想让他们感受的一件事情,就是互联网在中国是如何演变(并带来巨变)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美国公众眼里的全球汽车业往往以美欧和日本为中心,其实我们应更关注中国在发生什么。(作者威利·施,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