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皮书:应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等4方面完善央地权力结构
中国网5月17日讯(记者 张艳玲) 5月16日,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No.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当前在央地关系及权力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应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财力匹配、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抬头、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监控等方面着手完善央地权力结构。
蓝皮书指出,总体上看,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进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分权化改革在推动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日趋合理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经过三十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央地关系及其权力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央地权力结构。
一是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严重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方面大力反腐倡廉,一方面深化简政放权。这表明我国的分权化改革尚未完成。从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成效看,党政官员腐败高发多发,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腐败,可见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十分突出。简政放权改革则缘于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量资源,而这成为引发“权力寻租”的根源。 就现代国家央地关系演进规律看,权力腐败是伴随发展的必然现象。我国分权化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财力匹配。当前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不合理,在于事权划分不规范不明晰,事权和财力不相匹配。我国《宪法》《立法法》等仅确定了央地间 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本届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但并未提出财权配置方案。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力向上集中、事权向下集中的趋向明显。这种趋向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重复建设的做法。
三是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抬头。分权化改革在增强 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本位主义或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在“GDP政绩”导向下,地方政府利用掌握的土地资源审批权和地方税减免等手段招商引 资,导致“政绩工程”等乱作为现象。地方本位主义对中央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政令统一;地方保护主义则滥用行政权分割市场,损害统一市场,影 响府际关系。
四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对比国外经验,我 国央地关系中的突出问题还表现在:直接监控过强,间接监控过弱;政治行政监控过多,法治财政监控不足;多头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 因素影响,我国对地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政治、行政方式进行直接控制,如对地方党政领导的任免,中央对地方进行的条条管理、垂直管理等。相比之下,中央运用 法治和财政手段对地方的间接监控显得不足,尤其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返还和财力转移占比过高,专项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偏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 控制作用。
责任编辑:张淳 SN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