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毛泽东传》作者:在毛泽东旁边我紧靠的是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15:33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轶玮、于达维报道

  春天的上海,下着蒙蒙小雨,没有伞的菲力普-肖特问,我们是不是要这么走下去。记者说,季风书园,就要到了。

  6年的时间,走遍了长征路,走遍了可以走的所有毛泽东走过的地方,终于,菲力普
-肖特想坐下来了。

  3月21日下午,菲力普-肖特在季风书园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瞭望东方周刊》:你为什么会选择写毛泽东?

  肖特:对于任何一个作者来说,要记述毛泽东的一生,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毛都是一位远比他同时代的人卓越和杰出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领袖人物之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了他是一个非凡的、集多种才干于一身的人:一个理想家、政治家、军事战略天才、哲学家和诗人。他漫长的一生与当时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变革中的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他后来成为了这个国家首要的缔造者。要写毛,就要写中国的一个世纪。这对于一个传记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题目,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

  《瞭望东方周刊》:从1992年开始到1999年完成,其间你用了6年时间在中国收集毛泽东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碰到过什么困难吗?

  肖特:基本上没有,因为现在有大量可以查阅的资料,如果说有困难的话,就是如何从这些资料里抽取有用的东西,现在整个中国社会相对还是比较开放的。有些中央文献确实是无法看到的,有些我想采访的人没采访到,但中国学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毛写了太多的东西,有很多手稿和文章,问题是你如何在500页的书里运用和组织这些材料。最大的困难是选择。

  《瞭望东方周刊》:你写作的视角与中国学者有什么不同?

  肖特:从视角上看,我作为一个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我对这些事件都有很大的距离,我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毛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下解读。因为我是外国人,我可以写得更加直白。但是中国的作者因为受到种种约束就表达得比较委婉。

  我是个历史学家,不是思想家,所以在我的书里并不含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在中国一本书确实要有意识形态上的限制。好在中国这样的限制正在慢慢减少。你可以说得比二三十年前的多多了。这既有利也有弊。如果一个外国的传记作者由于受本国先入为主的观点的影响或文化上的傲慢自大而使他的态度失之偏颇的话,那他的著作就毫无价值可言。但如果他试着从一个新的和不同的视角来阐明他的主题的话,其作品就会充实而丰富。不言而喻,当你所写的不是你本国的领袖时,你会使你本人比其本国的国民与之保持更远的距离。你这样远距离地看待和审视的这个人物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而不是仅仅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这个领袖在他本国的声望上。对毛泽东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他的影响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用理查德-尼克松的话说就是,他“改变了中国和世界”。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之前,中国学者金冲及也写了一本毛泽东的传记,对这本传记你怎么看?

  肖特:金冲及所写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毛的很好的传记,在那个时候,这是中国学者写的惟一一本关于毛泽东在1949到1976年间的传记,因为1949年以后尤其是1966年以后,这段历史在中国是非常敏感的,尽管许多人以非正规的方式记录了这段历史,但没有一个正式的传记出来。他做得很好,我也引用了他书中的某些材料。

  《瞭望东方周刊》:有些学者认为,你的这本书对于解放后的毛泽东以及几次重要会议描写得比较少,这是不是因为你对此不够了解还是缺乏相关的资料?

  肖特:我所掌握的材料是很多的,如果都写的话,可以写十本这样的书,但是这本书只有500页,我的出版商甚至希望它能再薄一点,所以我必须专著于主要矛盾,而不是次要矛盾,你不可能把一个80岁的人的所有事情都写出来,我想我对解放后的毛泽东以及几次重要会议的描写还是比较详尽和生动的。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的书中,你总在追求让观点比较客观,这是否跟你记者的职业有关?

  肖特:我想记者的职业对我的作家生涯也很有帮助,因为作为一个记者,要努力发现一个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一个记者写一个报道的时候,或者是一条通讯或者是广播里的一段话,你不得不把整个事件用很精炼的话表达出来。当写一本书的时候,也是一样,力求做到更清晰,首先是事件在你的脑子里是清晰的,然后再清晰地表达出来,你必须明确什么是你所表述的历史时期中最重要的部分。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中国夫人对你成书有什么帮助?这本书里是否有她的观点?

  肖特:我夫人给了我大量的帮助,我们一起花了3年时间整理中文资料。但是我写这本书是以我的观点为主的,并没有直接受到她的影响,她只是负责整理资料,并没有参与我的写作。写作是一个需要完全独立的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在完成了毛泽东的传记后,还会写其他中国伟人的传记么?

  肖特:不会,我不会再写其他中国领导人的传记了,因为写完了毛泽东,就很难再写其他人了,因为毛的传奇性和对历史的影响比其他人高出太多了。如果你要写一个影响了国家、历史的人的传记的话,毛泽东是个很好的典型。

  我刚完成关于波尔布特的书,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物。波尔布特不仅仅是一个恶魔,他做了坏事以及一些有趣的事情。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密特朗,他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和法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他一生的每个阶段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矛盾。

  《瞭望东方周刊》:你能形容一下毛泽东在你印象里是个怎样的人吗?

  肖特: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六个领袖之一,他们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命运,在他们中间,毛泽东是最复杂的,他性格的复杂性同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复杂性。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书在出版时做了一些删节,你对此怎么看?

  肖特:文章中的毛泽东与一些人的关系的部分是被删节了,但这还不影响书的整体性。这本书力求表现的,就是毛在他的一生中,如何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被历史所影响,以及他的智慧和多变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说,中文版是完整的。

  在西方,作者们在表达他们的观点时更为率直;而在中国,则更为含蓄。尽管有些地方的措辞被做了某些改动,某些观点被删节,但我相信,中文版从总体上是忠实于英文原版的精神的。任何伟人都有大功和大过。否则,他们怎么会是伟人呢?了解毛,这两点都很重要。低估一方面或掩饰一方面都会使人误入歧途,因为毛是一个独特的整体,偏见反而会降低他的声誉。我希望,这本书的中文版能够在全面反映毛的真实面目方面出一份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他也一定会感到满意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走过中国农村很多地方,你觉得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肖特:我走过中国的很多农村,农民的生活条件仍然不好,但是从70年代到现在,农民毕竟可以吃饱了。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教育,不是民主,是公正独立的法律系统。但这也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要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

  作为一个记者,你的力量也许只会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但这对一个记者来说,已经是很伟大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喜欢毛泽东这个人吗?

  肖特: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可以被人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因为从解放后直到他逝世,所有东西都是政治化的,谁也没有机会产生这个喜欢或不喜欢的情绪,在中国,像他这样高大的形象,你能崇拜,你能顺从,你能憎恨,你能热爱,但没有喜欢不喜欢的。

  一个美国学者西德尼.雷登伯格曾说过,当我坐在周恩来旁边时,我觉得我坐在一个朋友旁边,但我坐在毛旁边的时候,就觉得我紧靠着的是历史。

  菲力普-肖特简介

  菲力普-肖特,1945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毕业于剑桥大学。作为驻外记者,在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的25年间,他一直专注于各国的政坛风云人物,从西哈努克到克林顿,从勃列日涅夫到邓小平,还有毛泽东。1997年,他从BBC华盛顿站完成最后一任任期,以后的一年间,他在依荷华大学教授东方政治学,现在他与妻子和儿子生活在法国的普罗旺斯省。

  菲力普-肖特的第一本书《班达传》完成于1974年,记述了性格古怪的马拉维独裁者的故事。1982年他出版了《龙与熊——后毛时代后的中国和后斯大林时期的俄国之比较》。而成书于1999年的《毛泽东传》陆续在英国、西班牙、美国、中国等国家出版,引起强烈反响。目前,他正在撰写《波尔布特传——噩梦的开始》,预计4月底在英美同时出版。

  关于毛泽东的另一面镜子:透过西方思想折射历史

  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在中国有着久远的传统。如果对中国读者来说,我的作品还有什么价值的话,我更喜欢它被当作一面镜子。通过西方人思想的这面多棱镜,提供更多中国人看待毛泽东以及中国的一个视角。——菲力普-肖特[全文]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