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钱江晚报:记住一颗痛苦而伟大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8:13 钱江晚报

  一个百岁老人的去世为什么还能在我们的心头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因为这是一个痛苦而伟大的心灵的离去。现在甚至都很少有人提“心灵”了,因为在我们的日常世俗生活中难以感受到心灵的存在。但对于巴金,他的肉身早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他有的只是一颗心,像他翻译的高尔基的《伊则吉尔老婆子》里的那个英雄丹柯一样,把自己的心挖出来像燃烧的太阳一样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现在,这颗燃烧的心熄灭了。1982年,巴金曾在一篇“后记”中谈到自己近年来一直在思索的文学艺术的作用时,自问道:“文学艺术的作用,研究的目
的是什么?”“难道我们在纸上写字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然后自答:“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这是高尔基的名言,也是他一生工作的宗旨。作家陈村说,巴金是那么本色的一个人,从年轻一直到年老,对写作、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他和很多人都不一样,是一个楷模。我们经常会被别的事情干扰,而巴金没有,他说过:“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我是可以牺牲我的一切的。”他以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句誓言。

  巴金是不可能以单纯的文学角度去评价的。也曾有人嘀咕过他小说的文学成就和翻译作品的高下,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用一颗燃烧的心去写作去翻译,所以,他最后成了一面旗帜,一个高不可及的榜样。1981年,茅盾去世后,巴金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即便是他缠绵病榻十几年,也没人想取而代之。读过《随想录》的人都会感到巴金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在追求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即便没有这些,花前月下、红泥小炉或粗茶淡饭之味也不是无妄之想。但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他沉浸在恶梦的恐怖之中,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血痕地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与对自己的苛刻近乎信仰,可是在“后现代”的社会里,却变得多么不合时宜。人们在仪式上保持对老人的尊重,但他的警告被视为一种杞人之忧。

  据说伟大的心灵都是孤独而痛苦的,他把这颗心带走了,给我们留下数以千万计的宝贵文字遗产,其中最重要的是:“说真话。” 本报记者 文敏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