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胆识气魄过人 除袁崇焕手段辣(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2:28 新浪文化 | ||||||||||||||
设反间计,除去劲敌。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在宁远、锦州战败。宁远、宁锦两役失败,皇太极认识到:袁崇焕是他经山海关进入中原通道上的“拦路虎”。所以,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山海关,绕道内蒙古,进攻北京城。这时的袁崇焕被崇祯帝重新起用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他曾奏报,辽东防守坚固,敌军不会通过;但蓟镇一带防务空虚,应当加以重视。朝廷对他的奏报未予理睬,而尘封起来。当袁崇焕在山海关巡视的时候,得到皇太极进攻京师的军报。他急点九千骑兵,日夜兼驰,前来救援,同敌决战,保卫北京。 袁崇焕驻兵在北京广渠门外,兵无粮,马无草,白天作战,夜间露宿。袁崇焕身先士卒,中箭的衣甲,像刺猬皮似的。袁崇焕连获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捷,京师转危为安。皇太极就使用反间计陷害袁崇焕。 十二月初一,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议军饷为名,命袁崇焕到紫禁城。当时,北京城戒严,九门紧闭。袁崇焕坐在筐里,被人吊到城上。袁崇焕到了紫禁城平台,崇祯帝并未议饷,而是下令将他逮捕,下锦衣卫狱。第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 皇太极用反间计使得大明崇祯帝“自毁长城”。 皇太极心机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这自然与其先天禀赋有关,但所处环境和人生经历则是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皇太极外公为女真著名领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聪明灵秀的格格。受遗传的影响,他聪敏过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除多尔衮外公)都名不见经传,这个背景增强了他政治上的自信心。 第二,少年丧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过多的艰难与困苦,磨炼了他的独立性格与顽强意志。 第三,没有母亲呵护,没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势孤力单,养成他慎言少语的性格,锻炼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第四,皇太极因舅父同建州有世仇,长期冤冤相报,使他在家族中处于不利地位,促成他长于心计。 少年丧母,自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然而,皇太极失去母亲的关爱,却促使他学习、仰慕父汗,也更锤炼他独立、慎思、顽强、拼搏的品格。可以说:皇太极在对内辖制和对外征服的过程中能够挫败群雄,是同他挫折长智慧、困厄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这样一代英杰却在52岁的盛年(1643年)遽然辞世,他离世的当天,还在进行政务活动。 皇太极的死,标志着大清皇朝一个朝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结。太祖、太宗两代整整60年的奋争,为后来清军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摘自《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华书局 阎崇年/著】
(编辑: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