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江青因《红都女皇》“失宠”事件揭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7 17:43   新闻午报

洛克珊·维特克1977年在美国出版的《江青同志》
洛克珊·维特克1977年在美国出版的《江青同志》

洛克珊·维特克,美国人,曾于1972年采访江青
洛克珊·维特克,美国人,曾于1972年采访江青

  作者:张颖

  作者简介:张颖,女,1922年生于广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即赴延安,是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期毕业生。1949年调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委秘书、《新华日报》记者、《群众》杂志编辑、新华社驻南京特派记者。1964年调外交部。1983年以中国驻美国大使夫人身份随章文晋出使美国。

  “文化大革命”中期,也就是1972年,发生了“江青与《红都女皇》”事件,当时北京街谈巷议,无人不知,在全国甚至国外也广有传闻。当时的传说是,毛泽东看了由香港出版的一本《红都女皇》,大发脾气,批评了江青,而江青就此“失宠”,这完全是误传。“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确曾多次批评江青和“四人帮”,但都是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四人帮”违背了原则,而绝不是因为一本《红都女皇》。

  这一时期,美国曾有一位名洛克珊•维特克(以下简称维特克)的女副教授,于1972年夏季访问中国期间采访过江青,回国后多次发表有关江青或中国问题的谈话,并于1977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江青同志》。维特克的这本书与《红都女皇》风马牛不相及,但至今这件事仍是非颠倒,有些人甚至借此造谣生事,令人始料未及……——张颖

  从话剧到京剧

  那是1938年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不久,原来在上海、武汉各地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开始纷纷来到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江青这时也已经到了延安。为了纪念抗战一周年,由王震之等执笔写了一个多幕话剧《流寇队长》,主演的有崔嵬、孙维世、江青等。我那时是鲁艺的学生,在演出中管服装兼跑龙套。就在那时候,我认识了江青,并开始风闻有关她30年代在上海的历史。据江青自己介绍,她到延安之初,先是在党校学习,以后因为组织分配,才到了鲁艺,是女生学习辅导员。我在鲁艺第一期学生中年纪最小,江青到鲁艺后常常是和院长、老师们在一起,不常和学生们接近。在《流寇队长》中,她扮演的是农村的一个暗娼,绰号“大红鞋”,很风骚,勾引那个流寇大队长。据说是她自己特别挑演这个角色的。虽说她已到了延安,还是有点明星派头。记得首场演出时,幕间她要换一次服装。我在舞台一角管着服装,忽听江青大声叫唤:“我下一场的衣服呢?谁在管服装,快拿来。”我立刻把她该换的一件大红棉袄送到她面前,并帮着她更换。这时她倒笑嘻嘻地说:“原来是你呀,真像个小东西。”这以后她见到我常常有说有笑,还说要帮助我念台词、教我表演什么的。

  以后江青又觉得在延安演话剧没意思,因为许多老革命、老干部并不喜欢看话剧,而喜欢看京剧,她就想改行演京剧。本来她从未认真演过京戏,只会哼哼两句,这时她下了决心要演。她开玩笑说要拜阿甲为师,后来也真是阿甲教会她演京戏的。到了1938年春节前,阿甲他们几个会唱会演会拉琴的,预备演一场京戏《打渔杀家》,这出传统京剧剧目稍加修改还有点革命的意思。江青参加了这次演出,演桂英儿,阿甲为衬托她,扮演老肖恩。在延安这也算首次演出革命京戏。彩排那天,康生来看戏,看完以后便大加赞扬,并声称毛泽东主席特别喜欢看京戏,等正式演出时,要请毛泽东来看,江青十分高兴。

  要成为英雄的终身伴侣

  平常江青偶尔和我闲谈,她是很崇拜英雄人物的。她曾说过一句话,给我留下极深刻的记忆: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她如果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成为英雄的终身伴侣。也许她曾想过,自己不能成为伟大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跟着英雄的丈夫伟大起来吧。

  《打渔杀家》正式演出时,康生果然请了毛泽东主席一起来看戏。他们坐在前排,康生频频鼓掌叫好。演出完毕时毛泽东和康生到后台接见演员,当然特别接见了江青。过后不久,江青就在鲁艺消失了,再也不见她到鲁艺来了。接着流传着各种新闻,最引人注意的是,江青在杨家岭和毛泽东住在一起了。

  大概是6月的一个星期天,延安的天湛蓝的,晴空万里。我洗完衣服,在窑洞前靠在两张木板凳上,一边看书一边晒太阳,这是让人最舒畅的享受了。忽然听见山下喊我的声音,接着跑上来一位小战士,要我到杨家岭去一趟,我只好跟着去了。杨家岭是当时中央领导住的地方,我从来没有去过。来到一个窑洞门前,小战士喊了报告,就把我引进去了。原来是江青在里边,她坐在一张木桌前,让我也在一条板凳上坐下,显得满亲热地问这问那。说是几个月不到我们那儿了,大家对她有什么说法,其他几个学校又说她些什么。我告诉她,没听见什么特别的,只是老见不到她了,大家有些奇怪而已。她突然地站起来说:今天你在这里吃午饭吧,请你吃炒土豆丝(这在当时的延安是好菜了,学生是吃不到的),还让你见见主席。说完走出窑洞,把我一个人留在那里。这时我才抬头张望。窑洞里像其他人家一样,仅有一张木桌和两条板凳。土炕上铺了较大的褥子,还有一条军被和军毯。地上有个没有生火的炭盘,还有个瓦罐和水壶。我觉得已经坐了好长时间,心里总不那么安稳,又不敢出声。我轻轻走到窑洞外,这一片平坦坦的泥土地里也看不见个人影,心里好生奇怪,怎么连个警卫战士都没见到呢,江青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按照原路下了山,过了河,回到我自己的天地里去了。打那以后,还见过一次江青。当时她有点生气,说我没出息,上不得台面。从此,我们好些年都没有见过面,直至1939年我离开延安,分派到重庆工作。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燕于)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