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人物风流:田汉--这个我们不能忘记的人的豪迈(3)

http://www.sina.com.cn 2005/02/22 11:37   北京娱乐信报
  父子并肩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田汉被国民党当局解除了在南京的软禁,恢复了自由,他即刻奔赴上海前线同郭沫若、夏衍等访问部队,遍历东战场各地,直至上海沦陷,才经南京辗转回到故乡长沙。为了加强抗战宣传工作,得到了八路军长沙办事处主任徐特立的同意和支持后,田汉在长沙创办了一个小型日报《抗战日报》。田汉担任主编,廖沫沙担任
副主编,还有蒋寿世、王鲁彦、张曙等,可以说初具规模。

  报社设在远东电影院的楼上,编辑部里只有几张桌子,没有电话和其他陈设,墙角的椅子上堆放着几个铺盖卷。这房子虽然简陋,却是报社的中心,办公、会客,也是寝室,从早到晚来人不断。田汉和廖沫沙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整天工作,每天要写社论和文章。田申说,当时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供专门写作之用,但父亲就在墙角靠窗户的桌子上埋头写他的社论,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那时侯,田申刚随祖母回到长沙不久,在明德中学读书。就在这间小小的编辑部里,田申也开始接触了新闻工作,并立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编辑部这块小小的天地里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晚上,田申也经常和父亲、叔叔们一起熬夜,对当时大家关于热烈讨论当前的形势的场面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开始进一步认识到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

  1938年2月初,郭沫若从武汉来到长沙专程看望田汉。他和田汉早在1919年在日本留学时就认识。那时《抗战日报》准备为少年儿童出一个周刊,就叫做《抗战儿童》,确定由15岁的田申负责编辑,并担任儿童剧团团长。当时田申高兴极了,以前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现在自己也终于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终于可以为革命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了。田申当时请郭沫若题写一个刊名,郭沫若很高兴地当即在编辑部里提笔就写了。这给战时长沙的儿童工作留下了一个可贵的纪念。

  如今60多个年头过去了,当年在《抗战日报》小小的编辑部里的师友大都离开了人世,然而在那间狭窄简陋的房间里所进行的紧张的抗日宣传活动,亲爱团结的精神,安于清贫的生活,却永远留存在了田申的记忆里。

  父亲对田申的影响是深刻的,是一种舐犊情深的感情。20世纪40年代,田汉迁居到桂林,住在漓江之畔月牙山下花桥的一家皮鞋作坊后面的两间小房里。虽然与名山胜水为邻,但生活却更加困顿。那时,“新中国剧社”刚成立不久,瞿白音、杜宣等同志常到田汉家里找他写剧本谈工作。

  那时敌机常来轰炸,田申当时已经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一听到警报就背着祖母爬到月牙山的山洞里去防空。有一回敌机就在附近轰炸,警报解除后,大家从洞中一拥而出,田申不小心头撞在了洞口的岩石上,当时就晕倒了。田汉当时着急地一下子就把田申抱起来,连连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当时田申个子比父亲还要高一些,但田汉一口气把他抱到了山下,回到家后,田申才清醒过来。看见父亲流着汗珠的面颊、满脸焦急的神态,田申的眼泪禁不住簌簌地流了下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