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到1982年退居二线时,我在粮食部工作20多年,基本上是在业务工作第一线,负责全国粮食的购、销、调、存工作,这是一项上挂中央、下连全国人民的工作。那时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同志亲自抓粮食,连毛泽东主席也时时牵挂着粮食问题。
一旦总理办公室来了电话,我便立刻起来赶到中南海开会或汇报情况。
周恩来的记忆力非常好,他对国务院各个部、委上报的报表都要亲自过目,笔笔核算,任何微小的差错都逃不过他的慧目。周总理对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干部要求很严格,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管业务的副部长要把报上来的报表装在心里,当他问到任何数字,回答要脱口而出,不能错。这样,副部长们对自己主管的业务亲历亲为、兢兢业业才能达到要求。中央要求必须“三三制”,就是主管业务的同志每年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大约八、九个月到外地,下基层,三分之一在北京。那时,我经常出差,为粮食工作几乎跑遍全国,行李简单,提起一只棕色小皮箱,说走就走。对历年来各个省的粮食产、供、销、调、存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与各个省市的粮食厅、局的干部很熟悉,当周总理过问全国粮食工作情况时,就能够应答迅速。
1956年,陈云和周恩来等领导开展反冒进,把过大的建设规模降下来。进入1958年,批评反冒进的斗争升级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上,周恩来、陈云受到了点名批评。批评了反冒进,各地纷纷为经济上的冒进加热、升温,从而形成了贻祸惨烈的“大跃进”狂潮。
周恩来总理领导的国务院各部委工作如同走钢丝,不能不小心翼翼。我不敢掉以轻心,工作上尤其要兢兢业业,仔细慎重,只有在考虑成熟时,才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像在“统购统销”的60年代,我初次提出收购议价粮食的建议,得到周总理、陈云和李先念的积极支持、推广,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得到经济专家薛暮桥的赞同。可是在“文革”中被江青等人批判为“资本主义路线”而无法实施。
从解放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600斤左右,难以适应国家建设发展速度和军需民食的要求,统筹安排全国粮食的供需平衡,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十年动乱中,粮食供应方面的困难是最突出的,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粮食工作几乎天天牵动中央领导人的心,消耗他们的精力。那时,周总理为全国理财当家,夜以继日。先念同志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每天起得很早,到中南海岸边散步回来,就审批文件,翻阅有关粮食方面的报表,了解粮食的产、供、销、调、运等方面最新动态。到大家上班时,他已批完一大摞。碰巧上午请部长们来开会,他拿出已经批过的文件,有的部长还没看呢!在那些年月里,我作为主管粮食业务工作的副部长,几乎每天要同周总理或先念同志见面,有时甚至一天要见两三次。
在解放后国家粮食比较紧张的头30年中,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省都为全国的粮食调拨作出过巨大贡献,其中以江西作出的贡献最为突出。在粮食部有这么个说法:“只有江西是个‘不倒翁’。”为什么呢?别的省粮食是有出有进,惟有江西是只出不进。解放后它每年至少要向国家调拨8—10亿斤粮食,包括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里,这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了不起的贡献。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除新疆、西藏以外各省都有成千上万的百姓离家舍土,逃荒要饭,尤以安徽、山东、河南居多。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看到一些羸弱妇孺在南昌、九江沿街乞讨,心中很是恻然。他指示省民政厅长、独腿的老红军谢象晃:不论他们来自哪个省,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江西境内,一律要给他们饭吃。谢象晃遵照省委指示,在江西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开设了粥棚,每日为灾民免费提供赖以活命的米粥。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的粥棚救助的灾民达数百万人次。
解放后江西为什么能很快把农业搞上去呢?一是因为江西省狠抓了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在1958年经过“头脑发热”后冷却得比较快,农业生产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的粮食产量仍然稳定,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总理从庐山开完中央工作会议,带着一批省市委书记,由杨尚奎陪同来到南昌,在省委举行的招待便宴上大家纷纷向敬爱的总理敬酒。总理笑着说:
“要敬就敬三杯!但我有个条件,干一杯酒,要增加你们省外调粮食一亿斤,好不好?”
三杯酒就是三亿斤粮食。杨尚奎明白,总理不到万般无奈之时,也不会给江西压下这三亿斤的外调任务。头年四、五月间,他到北京开会时,总理就特地来到他的房间求助说,去年全国有好几个产粮省,包括四川这样的粮食大省都遭了灾,估计今年生产形势也很糟糕,所以中央在粮食问题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北京、天津、上海的粮食库存现在已经挖空了,调进的粮食不够市场供应。如果不马上调一批粮食救急,这样的大城市一旦发生粮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总理言辞恳切地说:“江西已经调出了十亿斤粮食,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你们自己也有困难。但是,和别的省比起来,你们还是好的。所以今天我特来和你商量,能不能再增调两亿斤,支援中央,救救燃眉之急?”杨尚奎向总理汇报了江西的情况,说:“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出现大批浮肿病人,个别县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呀!”杨尚奎流着眼泪说:“在猪肉、食油、禽、蛋之类都少到几乎没有的时候,一餐吃一斤米,就像吃根冰棒一样。干部直喊饿,我们不让喊,不让发牢骚。他们嘴一闭,牙一咬,挺下去。”可是,杨尚奎看到总理心事重重,眉宇间深藏着忧郁,答应回去统一一下认识,再勒紧一次裤带支援中央吧!
总理高兴地笑了:“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谢谢你,尚奎同志,我代表中央和人民谢谢你!”1961年,江西人民克服困难,仍外调了15亿斤粮食。
共和国不会忘记江西人民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