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分析:在读本科生结婚的社会化冲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7:19 新周刊

  不限制本科生结婚意味着大学教育从格式化走向多元化,大学生在校园就被“社会化”了。

  依然是那一句话,“一毕业,我们就结婚吧。”但是,盟约时间改在了高三,结婚地点变成了大学。自2005年9月1日起,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在校学生被允许结婚。课堂上不一定从此真的“娃”声一片,但这是大学进化论的真实表征。 

  象牙塔式婚姻

  “一毕业,我们就结婚。”这句台词一样的真情告白曾经屡屡从大学生嘴里说出。现在,事情似乎没那么复杂,今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撤消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明确表示不再限制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在校学生结婚。

  其实,早在2001年4月,教育部就发文,对当年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取消了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这就为大学出现已婚大学生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本来就和建立家庭没什么矛盾。

  但是,一位北京的家长对此仍抱有迟疑:“上大学就是要你去好好学习的,谈恋爱办婚事生孩子不耽误时间吗?”这位家长的想法是年轻人应该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等学成了,有的是时间考虑个人问题。

  这种“非此即彼”的观念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学业问题与“个人问题”不能两全。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但它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为,大学并没有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学术人才的义务。

  多元化选择正成为可能,虽然说此项新规自2005年9月1日起才施行,但政策一“松动”,就有许多顺应者跑到前面了。武汉、天津先后有“象牙塔式婚姻”的发生,但大都是一方是大学生,而另一方是已参加工作者,毕竟,如果结婚双方都是在校大学生,制约他们结婚的一个因素是经济问题。

  爱情、性、婚姻、家庭,这几个字眼之间有逻辑关系,它们是按照从虚到实、从量变到质变、从发生到发展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来罗列的。但是,大学生敏感和感兴趣的也许仍然是前两者,因为有精神和身体两大支柱。而对后两者,虽然手续越来越容易,交两张照片、带上户口簿身份证,另外交纳不到20元钱就可以在民政部门办理,但大学生还是对建立这样的社会契约感到不安。

  一位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就说:“不限制结婚当然是好事,不然大家都只能搞非法同居,但是,谈恋爱的时间越长回忆起来越幸福,结婚对于学生来讲还不现实。”

  而另一位北京物资学院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结婚可能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大,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一种观念的变革。”

  25年校园罗曼史

  大学是青春的祭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版本。

  在82届毕业的“老三届”那里,完全是另外一种叙事。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许多被“文革”耽误的知青和社员通过组织的推荐、上级的考察以及院校的考试,进入大学学习。这其中,很多人却都是当了父亲或是母亲的。特殊年代的特殊学生们只好尽力掩饰自己的家庭生活。许多给孩子断了奶的母亲,在大学里,背地里不知痛哭流涕过多少回。还有的,比如《桃花灿烂》中的女主人公,考上武汉大学之后,就把原来已成定局的未婚夫抛开,重新建立自己的恋爱观。而许多后来毕业的成功人士,在城市里扎根落户之后,也抛弃了家乡的糟糠之妻。那时候的大学,已婚仿佛是个劣质品的标签。

  1980年代的十年里,在大学里面谈恋爱,十有八九的话题是文学。如果你看过以方方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桃花灿烂》,就会明白,在80年代的校园,文学的盛行比现在的《传奇》或者《CS》更加铺天盖地,连女主角都被毫无悬念地设置为中文系学生。梳着茶壶盖发型,稚嫩瘦削的脸庞,戴着年轮般的眼镜,构成了一个文学青年的全部形象。再加上席慕容、汪国真的靡靡之音风靡一时,泡个把女朋友是绝对需要文学细胞的。这种记忆相信很多人都有。唯一不爽的是,那时候的恋爱几乎都是精神层面的。连在今天看来已经毫不鲜见的拉手接吻在当时都是有伤风化的大事。双方都是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偶尔传递个小纸条都要托人转达,事后还会脸红半天。

  到1990年代初期,大学生谈恋爱便不再谈文学。谈恋爱大体还是分三步走的大方针:即谈——恋——爱。不管文科理科,多数男生转而对女生展开哲学攻势。每个人都会思考,由是便具备哲学家的素质,政治牢骚和生活不满都借助对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新确立而发泄,而这个过程又会伴随着女方的聆听成为谈话的重要部分。到后期,伴随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增多,女生转而崇拜理科生。在谈恋爱这个问题上也由形而上的诗歌朗诵变成形而下的拉手和接吻。杭州有个笑话可以说明,在浙大的草坪上,人抱的是书,在杭大的草坪上,人抱的还是人。

  及至到达21世纪的网络时代,当事人的生理需求在很小的范围内得到了满足。看看大学附近的出租房就知道了。出双入对的学生情侣俨然就是一对小夫妻,甚至有在校外出租房做饭的。但是直至有人怀孕被校方开除的时候,他们赫然发现,原来在校生是可以成为合法夫妻的。问题出在教育部“在校大学生不得结婚”的禁令是违背《婚姻法》的。现在,一切成为可能。

  你如何回忆大学

  有传播学者认为,本科生结婚事件和新规定对大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另一方面又抱有疑虑:大学的青春色彩会不会荡然无存?

  “爹妈大学生”还是在恢复高考制度后出现过一轮,但那已经是25年前了,而现在,有可能又会出现新的“爹妈大学生”。一般而言,大学生都是在毕业后被社会化的,但是,有可能伴随着新规定的出现,大学生在校园里就被“社会化”了。

  而这,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将会变得早熟,而是将在校园里领受另外一种“冲突”: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也许你刚满18岁,就会目睹到师兄师姐们结婚、成家、生孩子的人间喜剧。

  其实,事实并非如预料的那样,大学结婚的麻烦也非常之多。众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9成以上的学生都不会选择在校结婚。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经济来源。

  任何妄图通过打工或兼职来解决这个结婚资金瓶颈的想法都未免太过天真。于是,大学恋人们不能完成对其结合的法律意义上的认证。即便那少数几例的婚姻,也是在校外已经工作的男方出资。

  然而,象牙塔式婚姻也有自己的没想到。在北京大学,就有征婚广告贴进了三角地,婚介所也在跃跃欲试。这种征婚一般是针对女学生而去的,由于新规定的出台,使得这种婚姻的成功概率又得以大大提高。而这,也是本科生结婚带来的社会化冲击。

  经常见诸报端的“女大学生征婚,要求对方年薪百万”之类的新闻不足为奇,假如我们在百度上以“大学生、征婚”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出将近30万个网页。其所受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校园不设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对单身汉与单身女的“管制”,已经使管理者的思维形成定势,许多管理规定都会遭遇到学生结婚的挑战,这将会让许多“政工”老师感到非常措手不及和迷茫。

  因此,大学的管理者们将面临着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技术层面上的,有可控和解决的办法。必须承认,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正从一种公共行为模式悄然向个体行为模式转换,高校教育的体系也从格式化教育向多元化教育转变。

  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大学生自己将如何去描述他们的大学生活。也许,事情将会将年轮溯回,依然是那一句话,“一毕业,我们就结婚吧。”

  但是,盟约时间改在了高三,结婚地点变成了大学。   文/胡赳赳 秦嘉 马岭/新周刊(除署名外) 

  相关专题:新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