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四六级考试改革将给英语教育市场带来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8:14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四六级考试改革将给英语教育市场带来什么

某培训机构正在进行英语四六级考前辅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四六级考试改革将给英语教育市场带来什么

某暑假英语培训报名处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节目《考证英语为何被改戏》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张冬:前一段高考成了各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在上周六刚刚又结束了“200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考试的重要性几乎仅次于高考。因为它常常决定你能否顺利的大学毕业或者找到工作。但是今年的这次考试却与以往不同,被考生们称之为末班车,因为从2007年1月起,四六级考试规则改戏了,考试不再接受非在校生报
名。而且采用了新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更不颁发合格证书。一向被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们十分看重的46级证书为什么就要停发了?“四、六级”考证为何“该戏”?改戏的背后,有什么经济话题呢?

  考证英语为何被“改戏”?

  在北京的一家英语培训学校,我们遇见了学过贸易经济专业的小王,他告诉我们,在大学里六级英语考试都通过了,但在参加工作后却感觉手里的这个证书有点不实用,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和工作需要有差距,所以现在只能再花钱学英语。

  学员甲:“四级六级考试,对于我们日常去应聘工作,日常的交流没有任何的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过了这个考试。”

  小王说,考证的道路有点无奈,现在大学里没有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基本上都要在校外报名考前培训班,来提高自己应对考试的能力,为的就是考证过关。

  学员甲:“我有些同学确实在大学毕业还没有过四级,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可能要花很多钱,至少一千两千。为了这个四级考试,因为原来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四级证的话,是不给学位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生认为,以往参加应试英语考试不仅是为了学位,而且是为了找工作。一些用人单位往往要看你有没有四、六级证书。有市场统计:会英语的不会英语的,英语好的和不会英语好的,就业工资收入相差20%,而一般一个硕士毕业生只会比一个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高10%。此外,外地学生留京也必须要有四级证书。所以多数高校学生都对这项考试看得很重。

  学员乙:“四六级没过关的话牵涉到落户问题,有些同学就是因为四级没过,没有学业证单位落不了户,这个影响是很大的,但是除此之外意义并不大。”

  学员丙:“你有英语这个能力,你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容易的。”

  社会的过度关注,使这项原本普通的考试发生了异化,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从87年代到现在已经考了19年。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科性考试,同时也是国内参加人数最多的单科性课程教学考试。然而这项考试,近两年来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为数不少的人认为,社会对证书和考试的迷信,扭曲了外语教学本身。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英孚教育中国区运营经理张明志:“证书能够代表什么呢?证书60.5分和99分拿到的是同样的证书,他们的应用的程度是差别很大的,这个竞争就非常不公平。”

  戴尔英语董事长王中伟:“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对四六级考试太多的功利性,在他们心中,为了就业,为了拿到什么获得什么进行的考试。这样导致他们为此有很大的功利性,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他们并不关心,这种是方向性的错误。”

  中央教科所教授蒋国华:“就是这个证要不要,级要不要分,算不算级我估计将来还要算的,但是目前为什么弄掉,去掉它呢,去掉它的目标、目的就是现在形成了一个风气,考完了也没用,好多就是说原来我们教学过程中间强调的问题跟现实不接轨或者不一致,导致正式拿到一张说废纸是不是有点过头,起码不起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英语四、六级为代表的应试教育遭遇的质疑接连不断,作为最高主管部门的教育部一边宣布,“从未硬性规定过高校必须参加这项考试,更没有要求过四级考试的成绩要和学位挂钩。”而另外一边,一些高校仍旧坚持四、六级与学位相挂钩。与此同时,泄题案一而再、再而三;“枪手”生意“供需两旺”。有学者指出,这种矛盾的背后,其实关联着一个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更牵扯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

  2004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仅仅是一个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就违规集中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坐支相关考试费用等1.9亿元。

  此外据统计,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近5万家,学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一般平均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小时20元至30元。加上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元/册算,每年可达100多亿元。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教学助理何刚:“牵一发动全身,四六级改革之所以那么艰难,很有可能也是跟牵扯到的利益群体很庞大有一定的关系。”

  主持人张冬:有人说,没想到一个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竟然连着这么大的利益链条,连着这么多的争论,那么这项考试的改革也就不足为怪了。来看几则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谢克昌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在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地位的过于显赫,已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等众多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判别人才标准不能仅看学历或职称的高低,更不能仅看英语水平的高低,而要看他为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的大小。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采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他也说,四、六级考试不应该被人为赋予太多的社会功能,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将其“神圣化”了,从而导致有人有机可乘,从中渔利。

  一个普通的考试引来这样一场轩然大波,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就此结束,有人说,伴随着改革,英语经济的阵痛期将要开始了。

  英语市场,面临阵痛期?

  中国英语市场学习热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当年首次托福考试,考生只有285人,两年后就涨到2500人,1985年达到8000人,1986年则涨到18000人。1986年,我国将职称评定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自此,科教文卫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定,必须通过外语水平测定。到1987年9月,大学开始实行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1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实行。

  90年代初,中国的英语热继续升温,一部反映出国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随后李阳“疯狂英语培训班”、新东方、英孚等国内外培训机构陆续出现,而中国加入世贸以及申奥的成功,加速了市场的扩张。英语办学赚钱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会调查所报告显示,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不下5万家,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已达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可望达到300亿元。而考试费、培训费、教材费,则被称作是这300亿英语经济的支撑点。

  北京新东方学校,被称为国内英语考试培训的摇篮,何刚老师介绍说,2004年全国暑假期间仅四、六级考前培训报名人数就超过了十万人,北京地区就开办70个考前培训班,培训人数近3万人。这其中70%的考生都是冲着英语四、六证书去的,以他们学校为例:考前培训一般为十二天,每名学员的要交包括书本、磁带等复习材料费共500元。按这个数字计算,北京每年四六级考试仅书本费的花销就达到1500万元。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教学助理何刚:“新东方而言的话,像我们培训的收入等等也不是完全保密的,应该是一年有几个亿吧,像培训的学员的话,我们一年有好几十万的学生。”

  看来考试培训市场,让新东方这样的培训学校赚足了利润,然而接下来的交谈,记者却明显感到一种危机意识。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教学助理何刚:“今年我们四六级培训人数比去年稍微少了一点,大概就降了10%不到的样子。”

  何刚坦言:近年开始,四六级考试,甚至托福都在着手考试制度改革,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培训观念、就业观念的转变,5万家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面临不同的生存危机,一些经不起考验的学校纷纷遭到学员投诉教学质量差,甚至遭遇官司,也有的因为招生困难关张了事,在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整个行业面临阵痛。

  戴尔英语董事长王中伟:“过去仅仅是教学生考试技巧的机构,以后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英孚教育中国区运营经理张明志:“那么消费者对整个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评价是一般,是鱼目混杂价格混乱很多小型企业小型的机构,品质层次不齐,这是消费者的感受。”

  联合国教科文“教育创新研究”中国首席专家孟万金:“他们会加速调整,我想越是私立化的越要加速调整,否则他要被时代淘汰。如果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进步他就会被淘汰,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拼命的加速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

  主持人张冬:中国社会调查所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中,被访者认为:我国英语培训市场存在几大主要问题,一、培训教育机构质量和服务参差不齐;二、虚假欺骗夸大其词;三、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体差;四、价格混乱,五、小型机构信誉不佳;六、就业市场对于应试英语教育存在一定盲目性。

  面对种种问题,在我看,这“阵痛期”其实就是一个“调整期或者行业洗牌的开始”,那么面对英语市场这块既诱人又有点烫手的山芋,市场该如何转型呢?英语经济该向左走 还是向右走。

  英语经济,向左走 向右走?

  CBD商务区是京城英语培训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这里云集了国内外十几家著名的培训学校,面对大量的高端培训人群,在经历英语考证培训“兴奋期”后,一些培训机构开始把目光转向应用类型的英语培训。

  华尔街学院中国首席执行官大卫:“现在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超过一千万美元,在中国市场。”

  英孚教育中国区总裁苏丹:“令人惊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并且是最具潜力的英语重要市场,学英语不再单纯是为了出国留学,而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有效手段。” 苏丹介绍说:英国文化委员会发现在2010年之前有二十亿人学习英语,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在英国英语教育的收入从65亿增长到100多亿英镑,现在英语教育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英国的石油和船运的收入,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总额的4%.而中国则是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与此对应,中国的英语市场还比较年轻,特别是培训行业存在发展的盲目性。

  英孚教育中国区运营经理张明志:“现在已经有60、70%的消费者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生活更方面,视野更开阔,所以在十年以前,我们并没有跟风转型,盲目地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现实需要而进行应试英语培训。”

  张明志说,除了战略方向的选择,中国英语市场最缺乏的是个性化品牌的建设、质量管理的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庞大的需求而言,5万家英语培训机构不是少了而是显得太多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特色,没有规模。

  英孚教育中国区运营经理张明志:“日本是一个英语教育非常成熟的市场,他们第一号品牌的培训机构就有几千家,遍布在日本各地,就像日本的罗森店一样,无处不在,一个品牌就有这么多的学校,这个在中国没有这种现象。”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尤少忠:“我想对培训机构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你培训一定要设计很好的培训方案,尤其根据不同的被培训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方案。”

  EF教育全球教育总监马克:“我想随着更多的外国外语教学机构的参与,中国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发生了很多的变革,这些革命式的新方法,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把英语的资料下载到手机上,可以下载到MP3上,可以轻松在网上得到英语学习的资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得到英语课程,也可以得到虚拟的英语课程。技术对于教学方法可以带来很多的变化。”

  主持人张冬:有经济学家指出,我国95%以上的行业和产品已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惟独教育远远未满足需求,仍是卖方市场。英语教育尤为如此。然而就是这个高速发展的卖方市场,仍旧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于办学的人和上学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困惑。

  主编:赵 悦

  记者:李 敏

  摄像:吕海军 庄晓东 刘海波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至22:25(首播)

  周五: 23:15至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至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