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有模式没故事 急功近利难成精品

2013年11月27日12:38  文汇报
《熊出没》 《熊出没》

  “以前的动画片,一年出两三部,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动画片年产量超过20万分钟,为什么叫好又叫座的却凤毛麟角?”《阿凡提的故事》编剧凌纾,日前做客上海美影厂“伴我们长大的美术片”沙龙,批评当下一些热播动画片“模式套用”现象严重,他认为缺少内容的“创作”,最终只是在堆数量。不会讲故事的动画片无法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内容“贫血”,创作频现“模式套用”

  面对巴依老爷“浇湿院子,但不许用水,也不能让太阳把地晒干”的无理要求,阿凡提以油代水“浇湿”院子;面对想要通过“卖树荫”剥削百姓的巴依老爷,阿凡提利用光影变化,进了巴依老爷的院子、上了他家的房,狠狠地为百姓出了口气……这些闪耀智慧光芒的情节既不晦涩也不幼稚,艺术表现简约却极富特色。虽然只有14集,但是《阿凡提的故事》几乎每集都是70后、80后心中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动画年产量不高的时代,《大闹天宫》、《没头脑和不高兴》、《邋遢大王历险记》等原创动画,凭借情节与人物设定,让观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反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目前大热的动画片,虽有数百集的篇幅,却鲜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的只是“狼抓羊”、“人打熊”的反复。凌纾认为,缺少故事情节让国产动画片从“百看不厌”到“余味尽失”。“目前中国动画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容,一些动画片中反复的‘模式套用’正是内容贫乏的体现。所谓过犹不及,这种创作方式本身是极其错误的。”

  如何“补血”,要会说故事还得懂孩子

  如何为动画内容“补血”?首先得找到“贫血”的原因。凌纾认为,动画片市场的“急功近利”与动画编剧人才的极度匮乏正是动画内容的“失血口”。

  中国目前的动画技术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某些创作观念却并不相称,比如对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很多动画人并不看重,以为有了技术能够包打天下。凌纾透露,目前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共有2000多所,其中大部分以传授制作技术为主,动画编剧专业难觅踪影。相反,海外不少动画巨头反而更重视动画内容,比如不久前上映的《疯狂的原始人》,前后筹备共花了8年时间,其中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剧本的调整。

  “快速制成的必然是‘快消品’。动画片是一种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艺术形式,而前期的剧本创作往往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为了在逻辑与细节上达到完美,一般动画片剧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修改七八遍。”凌纾认为,眼下不少动画制作急功近利,“动画不能只想赚快钱,摆脱内容贫乏,懂得动画规律与儿童心理的专业编剧人才必须跟上。”

  本报记者 张祯希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某某涉轮奸案终审仍判10年
  • 体育郑智获亚洲足球先生 中国揽亚足联5大奖
  • 娱乐王力宏曝光女友:27岁学生 爸妈喜欢
  • 财经人社部:2012年3.09名职工养1退休职工
  • 科技360诉腾讯庭审综述:多疑点引激辩
  • 博客陈剑:我与张艺谋妻子的真实关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