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文化类节目不怕跟风

2013年11月27日17:06  京华时报 微博

  在《汉字英雄》取得高收视率爆红之后,河南卫视趁热打铁推出了《成语英雄》。从11月21日首期播出的内容看,《成语英雄》套用了《汉字英雄》的形式,在趣味性和知识性方面如出一辙,三位“成语先生”的加盟,也为节目的文化底蕴提供了保障。

  崔永元离开央视后转战《成语英雄》,成为这档节目的一大看点,他的首次亮相仍保持了以往风格,幽默、自然、温暖,对于调节场上气氛,起到不小作用。蔡志忠伴随选手当场同时作画也挺新鲜,别人主要以语言点评,而他则是以画释义,把观众亲近成语的愿望又拉近一步。

  但就“实用性”而言,钱文忠的点评或是最吸引观众的。通过他与选手的互动,大家可以了解到成语背后的一些冷知识,比如“分道扬镳”,钱文忠指出它除了有众人皆知的“目标不同,各走各路”的寓意外,还可解释为“实力相当,半斤八两”,此解一出,满场感叹。

  在提升节目娱乐效果方面,《成语英雄》也做了一些设计,比如第一组选手,先以相声演员的身份亮相,闯关成功后,表演了一段相声才下场,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在选手组合选择方面,从中学生到82岁老人,从母女到国际模特,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娱乐元素的存在,增加了观众黏性,并没有干扰节目的文化定位,使得这档节目未来可期。

  在《汉字英雄》之后,就有人说文化类节目迎来了翻身机会,数档同类节目的跟风,也表明文化类节目并非只能曲高和寡。不必要担心一两档文化节目火了之后就跟风成灾。相比于音乐选秀的泛滥,我们更期望看到文化类节目占据荧屏娱乐主流,因为文化的东西,可供挖掘得太多太多,不但内容庞大,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汉字英雄》也好,《成语英雄》也好,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文化英雄。春雨润物细无声,但在多媒体时代,文化润心应该细有声。所谓“细有声”,即文化节目既要有细心的设计、细腻的表现,也要搞出点声响来,在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赋予必要的娱乐性,只有这样,文化类节目才来制造潮流、引领潮流,成为观众荧屏消费的首选。(韩浩月)

 

(编辑:SN009)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某某涉轮奸案终审仍判10年
  • 体育郑智获亚洲足球先生 中国揽亚足联5大奖
  • 娱乐王力宏曝光女友:27岁学生 爸妈喜欢
  • 财经人社部:2012年3.09名职工养1退休职工
  • 科技360诉腾讯庭审综述:多疑点引激辩
  • 博客青岛博主:爆炸事故中失去老婆和胎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