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伟
核心阅读
新闻记者在如今被定义为“内容的提供者”,媒体间的竞争其实还是内容的竞争,内容的背后则是资源的竞争。“好奇心”“独立精神”“社会使命感”应贯穿报道全过程。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关乎政府形象,突发事件的报道关乎媒体声誉。媒体的报道也是公众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表现和能力的判断依据。突发事件以其受关注度高、报道密集度高的特性,对判断的形成和印象的强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突发事件不仅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角度与内容的选择上,在报道效果的研判上,需要更宽阔的视野和多维度的考量。
报道要准确及时深入
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即:官方的发布及时权威有效和媒体的采写全面深入。政府对突发事件的表态和应对措施是公众判断政府工作的主要依据,公众需要通过媒体了解事件的起因、事态发展、应对措施和后果。同时,媒体的报道是否充分,能否提供及时准确、深入充分的信息,也体现着媒体的良知、责任和专业水准。
政府部门信息发布尤其需要注重几个方面,其一,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而“坦诚就是最大智慧”。在事件突发的最初阶段往往信息不明,传言很多,特别是在现今舆情鼎沸、众声喧哗的媒体生态下,更应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坦诚地告诉外界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是信息发布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阻遏并澄清不实传言,缓解社会恐慌和安抚民众心理。信息发布的滞后与隐瞒势必导致被动。及时发布则需要多部门的有效联动和信息汇总,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其二,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在于“言行一致,口径一致”,这样才有权威性。言行一致才是负责任的表现,言行不一则势必招致质疑和诟病。口径一致是指突发事件中所涉部门在关键问题的表述上避免严重差异,否则会出现这个部门的发言人与那个部门的发言人观点相左,此场发布会的信息是对彼场信息的否定。马来西亚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马来西亚军方、航空部门在信息发布方面就存在这一问题,导致受众无所适从。信息的权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其三,信息发布有效性的意义在于所发布信息的新闻含金量,而不在于记者会的频次多少。对于关乎生死的突发事件,含混的、空泛的、重复的、缺乏新闻价值的信息发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公众与媒体的一种戕害。
除了信息发布之外,官方其他方式的回应也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官员或者其他公职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采访时的表态反应。要避免那种罔顾受众感受的官本位的思维定式和话语套路,告知受众最为关心的新闻信息,回应外界关切。无论官方的信息发布还是其他方式的回应,都是新闻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信息源。
报道要立足现场关注伦理
从媒体的方面讲,除了及时准确、客观公正这些必须遵守的基本通则之外,突发事件报道尤其要注重三个方面:其一,注意新闻伦理,坚持“减少伤害原则”;其二,具有实质性的新闻事实才是有力量的,媒体深入探究的重要性大于煽情的现场描写;其三,发现新闻现场和在新闻现场的发现至关重要,“哪里能发现新闻信息,哪里就是新闻现场”。
减少伤害是新闻伦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减少伤害原则是新闻传播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已成为全球新闻职业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专业记者协会1996年修订的《专业记者守则》就增加了“最小伤害”条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有相应的规定。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新闻人的责任,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以伤害新闻当事人为前提。要意识到采访和报道可能会对采访对象或公众造成的伤害。报道要顾及死伤者的尊严,对幸存者、伤者、死者家属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的采访,要顾忌其心理承受力及感受。对于事故灾难、罪案现场的死伤情况、残忍程度,不宜描写细节。文字、图片、视频的报道呈现应当以不使读者惊恐、反感为标尺,以避免造成对受众的感官刺激,对死伤者的再度伤害。媒体人要有理性的表达,要避免“在悲情状态下的过多的个人情感介入”,同时也要杜绝任何对事故灾难娱乐化、语气轻佻的表述。
新闻记者在如今被定义为“内容的提供者”,媒体间的竞争其实还是内容的竞争,内容的背后则是资源的竞争。“好奇心”“独立精神”“社会使命感”应贯穿报道全过程。做深入探究,获取有实质意义的新闻事实。我国新闻界前辈邓拓曾说过“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媒体人究竟能探多深,能否获取那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人的人脉资源是否深厚、专业水准的高低,掌握信息源的部门和机构与媒体合作是否顺畅也非常重要。今年3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在马航客机失联发生多日之后的发布会上介绍的有关内容,证实了此前西方媒体的种种猜测,权威的渠道来源和专业的数据分析,这一资源优势是西方媒体在马航客机失联这起突发事件报道中取胜的法宝。深入探究事实真相,挖掘出实质性新闻事实,客观全面地呈现,这才是“王道”。从媒体竞争的层面来讲,在很多时候,核心新闻事实远比煽情的现场描写更具力量。
“我在现场”应该是媒体人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职业状态,事故灾难的现场、各种发布会的现场,这些无疑都是“现场”,但是现场不仅仅如此,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哪里能发现新闻信息哪里就是新闻现场”,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让我们重新思考“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在哪里”。它不仅仅是发布会的现场,也不仅仅在进行搜寻的舰船和飞机上,也可能是参与调查的美国联邦航空局、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马来西亚有关部门和运输部等等。马航客机失联或许只是一起极端的突发事件,而就其他突发事件而言,比如一座桥梁坍塌造成人员伤亡,除了事故发生地这一现场,还需找寻另外的现场。事件的整个新闻链条(包括事故的原因、涉事机构、公司和人、有着各种诉求的死伤者家属、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相关部门的应对举措等等)所涉及的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现场”。可以说,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现现场”和“在现场的发现”,考验并衡量着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水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