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或成为媒体转型契机

2014年06月05日09:31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再优秀的信息源,也无法“脱媒”。这是因为,信息越庞大、越复杂,读者越要倚重媒体对信息的整合解读能力

  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成为优质数据服务商

  媒体一片“转型”声。

  这声音不仅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包括新闻网站等“次新”媒体。但是,怎么转?往哪转?众说纷纭。

  其实,很多“富矿”就在身边,用好了,媒体可能杀出血路,迎来春天。政府信息公开,就提供了一座开采成本低、预期收益大的“露天煤矿”。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各类官方信息潮水般涌来。如交通运输部网站,2013年就发布信息12万余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主动公开基础数据库43个,数据量166万条;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包含统计指标3万多个、数据量600多万笔……

  政府信息公开赢得了掌声,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此海量的信息,普通公民如何迅速、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那份呢?

  政府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办主题专栏……但是,让老百姓拿智能手机把各部门客户端逐一下载?微博、微信公号逐一关注?各家网站逐一查询?显然,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现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搜集、整理、分析信息。

  受限于人力、财力,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质量提升尚需要时间,但媒体依托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深度加工的服务,抢占竞争先机,已刻不容缓。

  是媒体登场的时候了。媒体不只是一张纸、一块屏幕、一个网站,受众期待媒体提供的,不单是“易碎品”新闻,而是范围更广的信息类产品。除了把“旧闻”打包,把媒体数据库作为产品提供给用户,媒体还要主动发掘、整理、解读信息。来自政府的公开信息,正是这门“生意”的重中之重。媒体不能满足于当政府信息的二传手,而要从数据库中深度发掘有用信息。

  其实,开掘政府公开信息富矿,已有早行人。不少人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播报空气污染程度的应用。这类大受欢迎的应用,数据就来自环境保护部实时发布的二氧化硫、细颗粒物(PM2.5)等6项污染物监测数据。

  政府无疑是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但是,再优秀的信息源,也无法“脱媒”。这是因为,信息越庞大、越复杂,读者越要倚重媒体对信息的整合解读能力。

  媒体向受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产品,有四大优势:首先是有一批编辑记者,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人才;其次是坐拥宝贵读者群;再次是有媒体品牌,为数据可信度背书;最后是长期以来与政府部门建立的关系,了解政府部门运作。这恰恰是媒体当下最大的竞争者“自媒体”所欠缺的。所以,媒体升级服务、实现转型的契机,或许就在于此。

  而且,让政府信息公开搭上媒体快车,既有政府推动,又有媒体商业动机,组成多动力来源的“动车”,有利于实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目的。这对社会舆论环境也有正效应,有力的事实数据可以杜绝谣言满天飞。

  载体在变,环境在变,“内容为王”的道理没有变。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成为优质数据服务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专家的媒体不应当被抛弃。希望看到有媒体勇敢迈出第一步,成立数据部门,试水数据服务。(尹世昌)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5日 14 版)

(编辑:SN009)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潍坊常务副市长陈白峰自缢身亡
  • 体育马云入主恒大!阿里12亿获恒大队50%股权
  • 娱乐杨幂今日出院女儿或露真容 父母问候媒体
  • 财经央企员工称一人一间办公室还配卧室
  • 科技[策划]抢占用户入口:巨头入局商用WiFi
  • 博客鄢烈山:“广东”性交易为何这么活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5后留学生学神传奇:垫底生的完美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