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发布微信十条:普通公号禁发时政新闻

“微信十条”主要内容 “微信十条”主要内容

  网信办出台规定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 使用者“后台实名前台自愿”

  据新华社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关业内人士就《规定》出台后的三大社会关切进行了分析。

  1 是否能有效治理乱象?

  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微信、易信、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运行团队负责人普遍表示,出台《规定》很有必要,这将对他们加大治理网络乱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规定》总体上是适度的,强调了发展和管理两个角度并重。”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兴东提醒,要谨防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出现超越条款的过度管理。

  2是否会侵害个人隐私?

  《规定》指出,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一些人士担心,这是否会“矫枉过正”,影响其个人信息安全。

  对此,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回应说,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督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3是否影响网络言论自由?

  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有网民担忧,《规定》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

  网信办发言人姜军说,《规定》对于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尤其是时政信息,规定比较严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提出要求遵守“七条底线”,在这“七条底线”之上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信运行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管理办法的制定都是为了抑恶扬善,满足多数人的更好表达,同时约束和严惩极少数人不良信息的传播。

  新规要点

  用户“后台实名、前台自愿”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用户须签协议遵守“七条底线”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公共信息服务公众号需向主管部门备案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公众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

  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违反规定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

  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热点问题

  权威解答

  据新华社电 对于国新办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的相关内容,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

  为什么要制定出台《规定》?

  答:根据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的举报情况来看,广大网民对少数人利用这一应用发布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肆意传播诽谤和谣言信息深恶痛绝。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充分考量网民心声和社会呼声的背景下,依法制定本《规定》。

  “七条底线”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七条底线”并非对网民行为的最高要求,而是本着“底线思维”,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底线,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广大网民自觉遵守“七条底线”,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让网络成为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公信平台。

  发布时政信息的自媒体公号会否被关?

  答:《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无论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都应当遵守服务协议,遵守“七条底线”。同时,《规定》还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取决于其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有网民说《规定》将压制言论,您怎么看?

  答:恰恰相反,《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的言论自由。我们的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杂乱无序、充满戾气的空间。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传播。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

  对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答:《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

  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原标题:普通公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编辑:SN009)

文章关键词: 国信办 公众账号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莎车村民谈暴恐头目:败类被击毙大快人心
  • 体育骑士3巨头!勒夫将加盟 杜兰特退出美男篮
  • 娱乐曝舒淇冯德伦同居试婚 离圆满一步之遥?
  • 财经央行发改委培训中心奢靡:房间准五星(图)
  • 科技苹果产品未入政府采购单因未提交材料
  • 博客赵普:一家人同时被埋应该先救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少林寺85后僧人成港大博士生 大一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