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70%的纪录片废片埋单?

2014年11月14日10:10  信息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有专家认为百分之七十是废片,仅满足媒体的播出功能,进入不了市场

  ■新快报记者 周雯

  昨日上午,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行“如何用移动互联网玩转纪录片”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对于中国纪录片的流通,观点犀利,“中国纪录片有百分之七十是废片,进入不了市场,仅仅满足媒体的播出功能,说70%还是保守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废片的纪录片如何创造产业?又如何向市场要钱?

  【评现状】

  “现在的创作人和消费者是隔开的”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

  依据张同道的分析,中国制作纪录片的从业者,80%来自体制内,“说80%可能都少了,大部分是电视台频道制作。”这样的行业构成,张同道认为,直接将纪录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国外的自己买块地,自己种,享受这种果实,有的人做的时候就是自己欣赏,做的时候就不考虑市场,比如各电视台播的宣教片。另一部分是初期就考虑市场,考虑的是传播力。”

  张同道分析称,“不一样的想法有不一样的结果,大部分的人希望做成一个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过程中有钱回收。”北京纪实频道总监陈大力提出,“纪录片不是一个领域,是一个产业,如果产业里面的产品不挣钱,那是一个不正常的情况,不挣钱的原因是不经营它,或者是没有人去经营它。”

  而现实是,纪录片产业距离真正的“产业”定义还很遥远。张同道认为,“如果说一个产品挣钱的话,一定有人消费它,它才能挣钱。纪录片的消费者是谁?是受众,不管是电视机前的,还是电脑前面的。但是哪些人埋单呢?现在是平台埋单,不管是电视台还是门户,是这些人埋单,所以我们这种产品把创作人和我们真正的消费者隔开了。”

  【体制内】

  “收不回成本是因为输在起跑线上”

  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凌立:

  提出“青春纪录片”的概念,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在电视纪录片产业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前面。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副总监黄彩良认为,纪录片要如何收回投资,必须转变观念,“如果你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产品来看,就不是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而且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是赚不到钱的。”

  黄彩良想把“青春记录”打造成为产品,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的制作管理,“作为一个消费的产品在拍,所有的片子最长的拍摄周期不能超过半个月,一般都是10天之内解决,成本的控制基本都在5万块钱左右。我是一个消费品,我有严格的流程和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不是说你这个导演说这个事拍到今天不够,25分钟不够就拍长一点。”

  常年从事纪录片领域的制作,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凌立认为,“如果我们拍一个片子需要或者是已经花了200万之多,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收不回成本,你输的原因是输在跑线上。特别强调的是,拍片子的时候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期做调研。制作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在前期下功夫。没有一个片子是需要六七年的,一定没有。”

  【体制外】

  “纪录片产业化必须严控预算和时间”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实节目制作总监李美仪:

  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在北京上海等地都设有分站,市场流通率之高为纪录片行业所公认。昨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纪实节目制作总监李美仪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她十分看好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每年国家地理频道在做预算的时候,都会考虑为中国本土打造纪录片。”

  谈到国家地理频道优质的纪录片生产,李美仪认为,前期在方案筛选至关重要,“在做预算之前,我们会把亚洲全年的拍摄方案汇总。哪些是做中国本土市场,哪些做亚洲市场,哪些是国际市场,会有不同的区分。如果是本土市场,我们肯定会找中文配音。但如果是亚洲市场的中国题材,可能会找一个华人面孔但说的是英文,这些都会在前期确定。”

  通过多年来与中国的合作,李美仪发现,不太成熟的产业化是中国纪录片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比较倡导的纪录片制作模式,会有严格的生产流程,哪个时间拍到哪里,按着计划走。但在中国,会发现很多导演把预算花在大量的素材上,但其实很多素材是用不上的,这样既浪费了钱也浪费了时间。我们接触过的很多纪录片导演也很讨厌被时间催促,但纪录片产业化的制作必须控制时间和成本。”

(原文标题:中国纪录片谁在消费谁在埋单?)

(编辑:SN009)

文章关键词: 纪录片 埋单 广州纪录片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亿元贪官1家7人被拘 40箱钱部分长毛
  • 体育总决赛-锦织圭进四强 费德勒横扫穆雷
  • 娱乐编剧于正“贱人就是矫情”疑再讽林心如
  • 财经油价迎八连降 发改委或出手压低降幅
  • 科技高通案尾声:国产手机厂商或掀专利内战
  • 博客记者:广州“楼凤”色情产业链调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网传985、211遭废除 教育部将正式回应